菡萏不读hán xiàn,那正确读音是?菡萏和芙蕖有什么区别和意思?
夏日炎炎,荷花盛开。当我们漫步在荷花池边,一朵朵清新脱俗的荷花,为炎热的夏日带来一丝凉意,更以其独特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
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的词语——“菡萏”,正是与荷花有关。菡萏不读hán xiàn,那正确读音是?菡萏是什么意思?菡萏和芙蕖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菡、萏字的构造和字形演变
菡字的小篆体字形长这样:
菡字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兼会意字,篆书字形(上图)由两个部分组成:上边是艸(草字头)部首,下边是一个函字。艸(读音为cǎo,草字头)部首在古代汉字中通常用来表示植物,在“菡”字构字中借代花卉,特指荷花。
函字为声旁,表示读音,表明“菡”字的读音和函字有相似的部分。函字本身也有“包含”、“包裹”之意。在菡字构字中,“函”字的这一含义被巧妙地运用,指包裹紧实的荷苞,高高的立于水面上,花茎细长如箭竿,花包尖圆如箭头。
菡字的本义是指荷花含苞待放的状态。文学作品中,菡字常用来描绘荷花初绽的美景,或者用来比喻女子的温婉和含蓄,充满了诗意和想象。萏字的小篆体字形长这样:
萏字的繁体字、异体字如下:
萏字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兼会意字,篆书时期的萏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上边是艸(艹)字,下边是“閻”字。艸字在“萏”字构字中作为形旁,表示与植物相关的含义。“閻”(读音为yán)字在构字中作为声旁,表示读音,表明“萏”字的读音和“閻”字有相似的部分。
“閻”字本身就有门拱、里巷的含义,传递了一种封闭空间或居住区域的概念。
通过将“閻”字作为声旁,“萏”字在发音上与“閻”字相联系,同时也借鉴了“閻”字所蕴含的居住和生活之意。
“萏”字的造字本义是作为名词,指种植在民居、弄巷的水缸或花盆里的水生景观植物,古称“芙蕖”,今称“荷”。
菡、萏字的读音:
菡字的读音是hàn。读音类似于汉字“汉”。萏字的读音是dàn。(菡萏和芙蕖分别有什么区别?分别是什么意思?往下翻)读音类似于汉字“但”。
《唐韵》一书关于菡字读音的记录为:“胡感切”,音同“颔”。《广韵》一书中对“萏”字读音的记录为“徒感切”,其音与“髧”(读作dàn)相同。这些记载说明“萏”、“萏”字在古代的发音特点。
菡萏的含义:
菡、萏字如今一般不单用。用于连绵词“菡萏”中,本义为含苞未放的荷花。
菡萏和芙蕖的区别是:
菡萏和芙蕖都是指荷花,但分别代表了荷花不同的生长阶段和特征。
菡萏一词的读音为:hàn dàn。特指荷花的花苞,也就是尚未开放的荷花,蕴含着即将绽放的美丽和生命力。
芙蕖的读音为:fú qú。通常指已经盛开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