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广东营收最高两家民企开启“万人+”级校招,释放什么信号?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2025 年春招正在火热进行中。

4 月 17 日,广东营收最高的两家民企华为、腾讯,在同一天 " 不约而同 " 推出大规模校园招聘计划:华为今年计划 60 多类岗位招聘应届毕业生 1 万余人,较 2024 年预计实现两位数增长;腾讯抛出 " 史上最大 " 校招计划,3 年新增 2.8 万个实习岗位并加大转化录用力度,其中仅 2025 年计划招收 1 万名校招实习生。

2025 年春天,随着 " 百万英才汇南粤 " 行动计划的持续推进,广东企业纷纷开启 " 引才 "。尤其是在 AI 大模型加速落地的大背景下,一场规模空前的 " 人才争夺战 " 正在广东科技行业上演。

从华为、腾讯这样 " 硬实力 " 的科技民营企业校招要求,不难看出当下企业 " 抢人 " 的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技术类岗位需求旺盛,腾讯技术岗位占比超六成,华为重点引进 AI 等领域人才。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云计算都成为技术岗位的关键词。在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态势下,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大规模校招 " 抢人 " 对企业是 " 必答题 ",也将通过多元化引才体系为就业市场注入新活力。

二是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从 " 招人 " 向 " 育人 " 转变。无论是腾讯的 " 青云计划 " 还是华为的内部培训不仅形成差异化竞争,还为人才成长提供系统支持。例如,华为打造多层次培训体系和定制化成长路径,助力员工在工作中不断突破自我界限。2024 年,内部有近万名员工通过内部系统培训、技能转换,实现了个人职业发展转变,为业务高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腾讯的 " 青云计划 " 将大模型作为投入力度最大的关键领域,为入选人才提供全面定制化的培养方案,深度参与前沿技术课题研究。

三是生态带动效应显著,两家企业的人才战略预计将创造数千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统计显示,微信生态已拉动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超 5000 万个,华为生态链拉动的就业机会已逾千万个。

这意味着既懂技术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稀缺资源。华为、腾讯等广东科技企业构建的 " 技术研发 - 人才培养 - 产业带动 " 良性循环,这一生态外溢效应将持续强化数字经济的韧性根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这不仅是企业间的 " 抢人大战 ",更是数字经济转型升级的晴雨表。

文|记者 王丹阳 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