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关税重压下中国外贸人“各显神通”,美客户:货别停,关税我搞定

关税重压下中国外贸人“各显神通”,美客户:货别停,关税我搞定

财智新言

从4月2日所谓“解放日”开始,中国无数外贸企业陷入至暗时刻,老板们活跃在各种客户、同行群聊里,讨论各种应对措施,尝试找到一些挽回订单的办法,然而,随着美国对华关税来到惊人的145%,无数外贸企业家反而逐渐不再着急,并开始调整策略,将重点业务转向美国以外的市场。

作为中国外贸企业扎堆的浙江,对美出口依存度高达71.4‰,远超广东、江苏,2024年浙江跨境电商因美国取消“小额豁免”政策,就有10亿件包裹面临天价关税。

大国博弈下的企业韧性

“客户和我们连10%的关税分摊都谈不拢,现在只能暂停出货。”宁波一家家居企业负责人揭开了浙江外贸的残酷现状。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贸易摩擦,而是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的技术封锁,对世界供应链重构的阳谋。

然而即使面对合作暂时中断的情况,中国的外贸老板们似乎也没有如美国媒体想象的那般惊慌。一位在宁波拥有一家3000平方米的家居工厂,养着70多个员工的老板,就丝毫不担心客户会流到东南亚等地区。他坚信关税只是短暂的风波,哪怕在关税影响下,中国的产业链实力也是其他国家无法代替的。

就在4月11日晚,一名美国的客户在暂停与他合作的几天后,再度联系到了他,因为他们去东南亚转了一圈都没有找到合适工厂:有的越南工厂以“今年已经没有产能接其他订单”拒绝了他,而柬埔寨做收纳箱的供应商要求涨价25%,排期却至少六个月,这个时间他们无法接受,而中国工厂交货只需要20天。

最后这名美国客户曾明确表示新订单会继续,劝老板不要涨价,哪怕翻倍关税他也能接受。于是就在关税骤涨到145%的那几天,这位宁波的老板也在持续生产和发货。

不过这位美国客户也说了,未来新订单数量会有所减少、频次也会降低,因为他们面对的美国消费者也需要消化现在的关税压力。

义乌一位生产玩具的老板,工厂有4000台制造机每天不停机的生产塑料玩具,他所生产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包括美国。最近美国客户打电话过来协商承担部分关税,老板同意了但同时表示:“成本增加了,会相应地提高价格。”

令老板意外地是,这位美国客户没有犹豫就同意了涨价的条件,反而语气很坚决的和他说:你们别停,只要玩具品质照旧,货物照旧发,剩下的关税的事我们搞定!就算加到500%,我们也不怕,还能挣钱!”

因为该美国客户的目标客户都是美国中产阶级,原来进价8美元的商品,现在卖30美元,一样有人买账。而且,现在同样焦虑的还有美国消费者,看到关税一路上涨,已经出现抢购潮,某些产品价格翻倍反而越涨越抢手。

关上一扇门,打开十扇窗

其实,这已不是浙江外贸企业第一次“硬刚”危机。2024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时,浙江对美订单就曾集体“急刹车”,不少企业利润暴跌50%以上。但这次,浙商们的反应却让所有人看到新答案:“订单可以停,但生意不能停!”

早在3年前,一家国风服饰企业就嗅到风险,砸钱打造自有服装品牌,线上进驻天猫、抖音,线下入驻银泰、万象城。这次订单被砍,内贸销量暴涨80%,直接填补缺口。负责人透露:“现在内销利润比外贸高5�%,还不用看老外脸色!”

同时一部分跨境电商绕开关税收割海外C端,实施“偷家”战术,美国加税针对B端批发,那我们就做C端零售,用TikTok直播带货,老外直接下单,物流费比传统外贸还低15%。

还有一部分企业转战日韩,或者直接在在墨西哥建厂,实现“区域化制造 就近交付”,通过第三国“曲线”进入美国市场。

还有一些中国企业面对关税格外有底气,因为他们有全球独一无二的技术依仗,比如浏阳烟花工厂,老板直接表示,不可能因为美国加税就降价,要涨价那也是美国那边涨,不可能从我们这压价。毕竟全球范围内,能做这种烟花的只有我们。

而当美国公然狙击中国供应链时,中国政府也亮出组合拳为中企护航:发布《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为企业提供法律盾牌;自贸试验区扩容 RCEP红利。浙江还拿去2000亿给企业减负:社保费率砍到14%、港口货代费打7折、出口退税秒到账……而浙商银行推出的“浙银善标”,更让85%外贸企业实现内外销双循环。

这场关税风暴让我们看清: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关税壁垒能击垮的。当美国在“脱钩断链”中倒退时,中国企业正用文化自信和科技硬实力告诉全世界什么是“货通天下”,同时外贸企业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至少留30%产能给内需,谨防“黑天鹅”事件。

正如网友热评:“你可以封锁订单,但封杀不了中国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