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充电车一扫续航焦虑
大众日报记者 孟一
大众日报通讯员 李海波
日前,一种车身上印着大字“电来了”的无人驾驶小车开始出现在山东济宁市兖州区的大街小巷,专门给因亏电导致抛锚或一时间找不到充电桩的新能源车提供充电救援。而更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头上顶着摄像头和雷达的智能无人驾驶充电车很快便将实现本地化量产。
“寻求救援的方法很简单,致电我们运营中心并提供车辆定位,我们的无人驾驶充电车便会自动行驶到指定地点,客户就可以像使用固定充电桩一样给自己的车辆充电了。”山东万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辉新能源”)董事长朱本申说,车辆现在已经进入上路测试阶段,各项功能运转正常。
随着新能源车时代的到来,充电桩的铺设越来越密集,可依然无法完全打消新能源车车主们的续航焦虑,不论是在家或单位没有抢到充电桩,还是在陌生城市或高速上遇到低电量警报,都会让人“心惊肉跳”。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也为新能源车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去年上半年,十年前便开始涉足充电桩设计、制造与运营的万辉新能源开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车型研发,专门用于充电救援。
要让充电桩动起来,搭载已经日渐成熟的智能无人驾驶技术便能较为轻松的实现,但要让车载电池包高效、安全地储电放电就没那么容易了。“无人充电车上搭载的电池包要做到及时补电才能随时救援放电,市面上常见的电源分多种类型,我们必须做到既可以用380V的国网电源补电,也能够用国标快速充电桩补电。”万辉新能源技术部研发人员吴瑞华介绍,为攻克这一难题他们试了很多方案,最终决定通过继电器对储电控制方式进行切换,实现了不同电源环境下的电池包正常储电,扫清了无人充电车研发在硬件端的最大障碍。
对一辆无人驾驶的充电车而言,送电方不方便、及不及时,关键看“大脑”是否灵光、指挥是否精准,这都有赖于软件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开发。对此,万辉新能源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智能化”的软件开发上,一点点搭建起精准适配车辆管控的中央数据平台。
记者在万辉新能源的智慧中央控制中心看到,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试验车辆的运营状况。“车辆是否按预定线路行进,到达地点后与被救援车的连接充电情况,整个兖州区可用于无人充电车充电的电源点位等都一目了然。”朱本申告诉记者,通过这一系统,中控中心不仅能够及时响应救援需求,还能根据用户需求动态调整充电策略,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如今,这一还未完成最终测试的无人充电车仅在软件系统领域便已获取6项发明专利,20多项实用专利。
“完成上路测试后,我们会率先实现量产,并尝试接入高德、美团等日常生活用APP。到时候,新能源车主只要需要充电,就可以直接在手机上下单移动充电服务。”谈到新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朱本申显得信心十足。在他看来,作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要覆盖到软、硬两端,“人与车”的快捷交互充电只是“电来了”的1.0版本,目前,该公司正加大研发力度、向“车对车”的2.0深层交互迈进,即当新能源车电量下降到30%或某一具体数值时,会自动向移动充电车发出连接申请,并在得到车主确认后形成充电对接,届时,新能源车续航焦虑将被彻底一扫而空。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