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滨州高新区:凝“新”聚力,擘画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春雷激荡处,奋进正当时。2025年的高新大地上,科技创新的春潮与高质量发展的暖流交织涌动。在这里,“向‘高’聚力、向‘新’成势”不仅是口号,更是全区上下践行的主旋律。

作为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试点县区和省级绿色工业园区,滨州高新区始终把“双招双引”作为核心任务,坚持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协同推进。今年来,滨州高新区聚力建设“1 2 1”主导产业体系,全力推动“家纺 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加速集聚高端装备、合成生物等新兴产业,积极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蓄积新动能、新优势。

当下,滨州高新区正秉持战略眼光和坚定不移的发展决心,以科技创新、改革赋能书写新时代发展答卷,精心擘画2025年的宏伟发展蓝图。

在新兴产业赛道上谋“新”求“质”

1月2日,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与西安羚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试验试飞项目合作签约,吹响高新区全力跑好开局“第一棒”、争创一季度“开门红”的冲刺号角;3月7日,滨州纵横无人机产业创新示范基地项目投产仪式在高新区举行,“黄河巡检”场景正式发布;澎湃航空、海创智空等重点企业加速聚集,在低空经济赛道上持续奔跑……在滨州高新区,新兴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不断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让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机器的齿轮每转动一圈,都带动着经济发展的脉搏。

在滨州高新区无人机智能共享加工中心,一款长2.4米,翼展3.4米,高0.6米的固定翼无人机H713-300型正在生产线上加速组装。2025年,该款无人机的产量有望达到200架。

时间追溯到2024年12月22日,滨州高新区的无人机智能共享加工中心迎来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首款滨州产固定翼无人机H713-300型完成总装下线。该无人机是由汉来(滨州)无人机公司自主研发,此后将被送到海南岛的客户手中,用于海岸线巡检。作为高新区无人机智能共享加工中心投产运营后下线的首架无人机,该订单落地是继2024年高新区承办全省无人机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建成全省首家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和首个低空飞行服务中心之后的又一大动作。

滨州高新区无人机智能共享加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高新区低空经济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以打造共享共用的高效制造平台核心目标,通过引进自动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包括CNC加工、复材成型及数控裁切等技术,让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大幅降低。不仅为企业提供制造上的便利,也鼓励更多的本地初创公司参与到无人机产业链中,形成良性产业生态。

“无人机智能共享加工中心搭建了一条国内中型以上无人机最先进的集复合材料加工、零部件生产、高精密机加工和热加工以及无损探伤为一体的整套产业线。借助共享加工中心,我们实现了中型无人机的产线化量产,这是国内无人机特别是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固定翼无人机,实现批量量产工业化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公司从常规高新技术企业走向工业化转型的重要一步。”汉来(滨州)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乔雷章表示。

近年来,滨州高新区已先后获批4处、总面积3044平方公里的飞行空域,构建了标高300米、1500米、5000米的立体飞行格局。目前,2.2万平方米垂起类无人机起降区和1200米固定翼无人机起降跑道投入使用,无人机产业园列入山东省特色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形成了“一园、两场、多空域”的产业培育格局和“一中心、两平台、多场景”的产业发展基础。已签约无人机项目23个,12家企业已入驻,其中:长空科技成为全省6个第一批未来产业科技园项目之一,无人机全生态产业链初步构建。

为了集聚科创动能,打造更优质的无人机科创生态系统,滨州高新区先后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航空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滨州低空经济研究院,邀请行业专家百余人,合力共促无人机产业园和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低空运行管理平台和场景服务体系。

“借助低空运行管理平台和场景服务体系,除了血液运输,我们也实现了物流速递、黄河生态保护、应急指挥等多个无人机应用场景。”滨州长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喆表示。随着产业链逐步完善、应用场景日渐丰富、管理体系更加优化,滨州高新区低空经济从“起飞”到“腾飞”的活力图景正在一步步呈现。

在传统产业赛道上以“质”催“新”

走进位于滨州高新区的愉悦集团生命科技馆,一根白色管状织物颠覆了传统认知——这是一根由微米级纱线编织而成的人造血管,2024年7月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解决了我国人造血管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

作为纺织业龙头企业,愉悦集团依托高精纺织技术跨界转型医养健康领域。

2020年,滨州医学院专家提出“织血管”构想,为助力企业技术攻关,滨州高新区“牵线搭桥”,帮助企业与青岛大学、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等多所高校和医院建立合作。历时三年突破多学科交叉技术壁垒,终于攻克人造血管精密织造技术、仿生涂层关键技术,所制作的人造血管通过理化及生物学检测,证实人造血管的安全性,实现从纺织材料到生命科学的历史性跨越。如今,该产品入选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成为“以新促质”的典型样本。

在愉悦生命科技馆,众款智能设备构建出了一个属于医养健康时代的全场景服务体系:外骨骼机器人通过高精度传感器辅助脑卒中患者行走,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户外场景提升康复趣味性;智能床垫实时监测卧床患者体位,预防褥疮并同步数据至护理平台;依托“辅具到家”平台,适老化改造、辅具租赁等服务延伸至家庭,形成“产品 服务”闭环。在这里,各类康养产品高达15000余种,涵盖助行、助餐、助浴、助眠、助听等多场景,多款科技产品入选工信部《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

医养健康领域跑出的奋进曲线,是高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映射。

近年来,为推动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滨州高新区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理念,以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优势,鼓励企业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集聚创新资源,牵头参与科技攻关,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在文旅转型赛道上守“正”逐“新”

守住“人间烟火气”,厚植文旅创新“生态圈”,在滨州高新区,打造“文旅IP”,擦亮兴村富民特色品牌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初春时节,在滨州高新区小营街道麻家村的一条村居小路上,游客拍照打卡,络绎不绝。这里就是滨州高新区小营街道以“哪吒”热门国漫IP为引,串联近百个经典动漫形象,打造的集创作孵化、文旅融合等于一体的“漫画村”。

据了解,为赋能乡村文旅发展,滨州高新区小营街道协调滨州市美术家协会,系统规划村内漫画墙绘布局,绘制以中国动漫和漫画为题材的系列漫画墙绘,打造“麻家漫画村”特色IP,形成“一墙一故事”的独特文旅标识。针对村内闲置房屋和土地资源,采用“村集体 企业 村民”合作模式,引进企业联合开发,在保留麻家村传统风貌的同时植入现代休闲功能,建设归寻小院民宿项目,盘活闲置房屋10套,建成“一院一景”特色民宿,开发生态摸鱼池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形成“民宿 研学 农趣”产业链。同时,打造“土特产”大集,售卖水磨酱、黄河鱼等农副产品,带动100余名群众增收,农村老人实现收入0到1的突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坚实脊梁,唯有创新与突破才能助力乡村振兴“一路生花”。

近年来,滨州高新区以“产业兴村”为核,全力竞速农业、文旅产业转型赛道。依托沿黄资源禀赋,系统整合农业观光、生态采摘、研学实践、特色民宿等多元业态,引导龙头企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积极探索村级“造血项目”,精心培育“田园综合体”,建成黄桃种植基地、黄河谣植物园,打造“归寻小院”“宠物集市”“友稻农业”等文旅IP,形成“农旅双链”发展模式。

春潮拍岸千帆竞,正是扬帆破浪时。在黄河南岸的盎然春意里,滨州高新区正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书写新时代“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