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集团一季度全球销量213万辆,中国市场同比下滑7.1%

25/04/29
导语
能否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赛道上突围,将决定大众集团能否在后燃油时代延续辉煌。
作者丨李思佳
责编丨杨 晶
编辑丨严旭霞
近日,大众集团公布 2025 年第一季度销量。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大众全球交付量达 213 万辆,同比增长 1.4%。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大众集团最大单一市场的中国,销量却同比下滑 7.1% 了,尤其是电动车下滑了近四成。
与此同时,其纯电动汽车(BEV)业务在全球高歌猛进,但在中国市场却遭遇滑铁卢 -- 交付量同比暴跌 37%,与欧洲市场 113% 的 BEV 增速形成强烈反差。
从区域表现看,大众集团的销量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其中,美洲市场保持强势增长,北美市场同比增长 4%、南美市场同比增长 17%;欧洲板块持续发力,西欧市场同比增长 3%、中欧和东欧同比增长 8%。尤其是欧洲市场凭借 113% 的纯电销量增幅,巩固了其电动车市场领导地位,市场份额约为 26%,接近三成。
反观中国市场,一季度交付量为 64.41 万辆,同比减少 7.1%。这可能是大众亚洲整体销量下降 5.8% 的重要原因。或者说,大众在华的表现延续了 2024 年的趋势。当年大众在华销量同比下滑 10%,占其全球销量的 32%,但新能源车份额仅 8.3%。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市场对大众集团非常重要。不过,如今大众在中国市场不仅面临着传统燃油车市场领域的挑战,或许也面临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域的挑战。

燃油车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国内燃油车市场份额遭到蚕食。大众主力车型如帕萨特、途观等虽然销量依然可观,但正遭遇新能源产品的的持续冲击。同时,在新能源领域,ID. 系列 2024 年在华销量增长 17%,难敌本土品牌动辄三位数的爆发式增长,2025 年首季 BEV 市占率仅 8.3%。
而同样是在新能源市场上,2025 年一季度,大众纯电动车在欧洲、北美市场的销量分别增长 113% 和 51%,增长态势十分强势和明显。但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同期大众在华纯电交付量进一步下滑 37%,同比降幅直逼四成,下滑幅度显然较高。
两大市场的表现出现反差,既说明了大众在欧洲市场已展现转型成效,26% 的纯电市占率印证其传统车企的转身潜力,也体现出其在中国市场的暂时失速。
显然,这应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比如本土品牌依托智能化、成本控制及快速迭代能力,形成对合资品牌的冲击态势。例如主要本土品牌在成本控制较合资低 10% 以上、智能座舱迭代速度也要快上不少,及自动驾驶技术落地方面的显著优势。

对于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大众集团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事实上,早在此前,大众方面已经在进行调整和优化了。据了解,大众集团自 2024 年起启动大规模裁员,旗下保时捷、斯柯达、Cariad 三家子公司累计裁员近 1.4 万人。同时,大众集团方面还计划通过削减产能、优化管理等方式到 2030 年节省每年 15 亿欧元成本。
不仅如此,新车的投入和研发,也值得关注。据目前的消息显示,其计划 2025-2027 年在华推出 40 款新车型,超半数电动化;到 2030 年推出 30 款纯电车型,并依托大众安徽基地强化本土研发。
上述调整是大众基于降本增效的考量。未来如果大众方面能够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核心领域实现突破,其在中国市场的辉煌成就,还是相当值得期待的。

因为尽管面临挑战,大众集团仍然手握诸多优势。包括 300 万辆(在中国市场)级别的年销量基础规模,深耕中国市场 40 多年的品牌认知度、电动化技术储备和转型的决心。
整体上看,2025 年第一季度,大众集团在华销量下滑,其中纯电动车更是几乎下滑了四成,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目前其新能源增长点尚未形成足够支撑。好在从销量规模上看,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依然相当可观;市场认知度以及品牌形象方面,也具备较大的优势。
对于未来参与竞争的信心,此前大众集团高管曾表示:" 我们正在经历大象转身的阵痛期,但大众完全具备在新能源赛道后来居上的体系实力。"
未来,大众集团能否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赛道上实现突围,将决定这家老牌巨头能否在后燃油时代延续辉煌。而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大众集团是有这方面的实力的。至于目前大众集团要做的,就是毅然决然地参与这场传统巨头与造车新势力的攻守战。

李思佳
反香菜联盟头目、公社一楼雅座长期霸占者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