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追光者:“五一”与星河有个约会


5 月 1 日,当人们选择假日旅游,或享受居家休闲生活时,哈尔滨 "80 后 " 市民刘大鹏已呼朋引伴驱车前往大山深处,他们的行囊里装着相机和赤道仪……假期头一晚,他们与星河有个浪漫 " 约会 "。

刘大鹏这位坚持拍星 8 年的追光者,
一直在用镜头记录宇宙的浩瀚,
那才是他心中的 " 诗意与远方 "。
8 年追星路:从好奇尝试到初心不改
初见刘大鹏时,他正忙着检查相机里的素材。说起与星空摄影结缘,他眼中闪烁着光芒:"2017 年,我第一次接触星空摄影,就被那种‘手可摘星辰’的震撼击中了。那时候觉得,镜头里的银河比任何诗画都更接近‘诗和远方’。" 从最初背着入门级设备摸索曝光参数,到如今熟练运用 " 天文改机 "、赤道仪等专业器材,他的摄影包越来越沉,相册里的星空也越来越璀璨。

" 这些年去过多个拍摄点,有的伙伴因生活变迁不再同行。" 刘大鹏翻看着手机里的旧照片感慨," 但每次抬头看到北斗七星,就觉得这份热爱从未褪色 "。截至今年 " 五一 ",他已累计拍摄超 "20 个 T" 的延时星空素材,其中,很多星空摄影作品登上过国内主流媒体,也曾在区域性摄影展中获奖,他的作品还曾在省天文航天科普进校园的活动中,在哈市各中小学校巡展过。有一天,小侄打来电话说:" 老叔,我看到了你的作品在我们学校展出了,我和同学说,这是我老叔,同学们还都不信呢…… " 这时候,他才发现," 其实,我在做一件有非常意义的事 "。
太极湾的难忘夜:悬崖上的星空之约
在刘大鹏的追星记忆里,2023 年 3 月末的吉林太极湾之行堪称 " 极限挑战 "。" 那天白天开了 7 小时车,晚上背着 5 台相机、5 支三脚架,还拉了一个装满取暖设备的露营车,爬了 4 小时山。" 他比划着当时的场景," 拍摄点在悬崖边,脚下全是尖石,坐着硌得慌,站着还站不平,因为正值东北的冬天,寒风直往脖子里灌。"

当晚,他们偶遇一群同样来拍星的吉林星友,几个人挤在不足 8 平方米的平台上交流参数,直到凌晨 4 时银河渐渐隐去。" 后来,我们在微信里组了‘东北三省及蒙东星球运动研究群’,虽然至今没再见面,但每次有罕见的天象,都会第一时间分享经验和晒出成果。" 刘大鹏笑着说,这或许就是星空带来的奇妙缘分。
" 最大的挑战就是克服心理恐惧。" 刘大鹏经常一个人拍摄,他表示,黑暗中是未知的,一个人长时间身处在一个黑暗的环境中,对心理上是一种非常大的考验,要面对大自然环境的挑战,甚至要面对野生动物的挑战," 需要你有很大的勇气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
" 五一 " 拍摄攻略:追逐冰城的清澈星空
" ‘五一’假期头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就得出发。" 刘大鹏表示,此次 " 五一 " 出行,他将目的地选在哈尔滨周边一处光污染指数仅为 2 级的区域。" 这里有森林和草地、小溪做地景,肉眼几乎能看到银心区域。" 他展示着手机里的 APP 规划图," 拍星空就像解数学题——要查月相避开满月,用天文软件计算银河升落时间,还要预判云层移动轨迹 "。

他的摄影包里," 天文改机 "、赤道仪等专业设备一应俱全。"(BCF)天文改机能让相机捕捉到星云中的更多细节;赤道仪则像‘星星的定位跟踪器’,能抵消地球自转带来的星星成线。" 说起技术细节,刘大鹏如数家珍。他的露营装备中,除了常规的帐篷睡袋,还有特制的相机除雾带—— " 东北夜晚湿度大,镜头起雾可比人挨冻更麻烦 "。
当露营遇上星空:年轻人的 " 治愈系 " 旅行
白天搭建营地时,刘大鹏和伙伴们分工明确:有人支帐篷、有人架天幕,他则忙着用滑轨固定延时摄影机位。" 我们拍星时各自专注取景,但只要谁喊一声‘帮忙调下赤道仪’,所有人都会立刻围过来。" 他说,这种 " 孤独又温暖 " 的氛围,正是星空摄影的独特魅力。

谈及这项爱好的意义,刘大鹏望着远处的山峦陷入沉思:" 在城市里,我们每天被手机屏幕的光包围,很难想起头顶还有银河。但当你在野外守了整夜,看着流星划过北斗七星,突然就会觉得生活中的焦虑不过是宇宙尘埃。" 他记得有次拍摄时,一位初次露营的伙伴突然感叹:" 原来‘星垂平野阔’是这种感觉。" 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追逐的不仅是星光,更是都市人对自然的本能向往。
当暮色渐浓时,刘大鹏将会将相机对准东北方的仙女座大星云 M31。按照他的描述,随着赤道仪缓缓转动,镜头里的星光会逐渐凝聚成点点光斑……这个 " 五一 " 假期,他和无数追星人一样,要凭执着去等待,换取与宇宙对话的瞬间——那是钢筋水泥之外的另一个世界,也是现代人心中未被磨灭的浪漫原乡。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毕博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刘奕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