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停止加税?特朗普大笔一挥,大批商品豁免关税,最大赢家浮现

当地时间4月11日晚间,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突然发布关税更新指南,宣布对部分原产于中国的商品免除“对等关税”,即不再征收145%的惩罚性关税。这些商品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路由器、芯片制造设备等电子产品,苹果、微软、英伟达等科技巨头瞬间成为最大受益者。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特朗普对中国“软化”的第一道信号,但背后的真实意图却远非表面那么简单。

特朗普政府选择在中美关税战升级的节骨眼上推出豁免政策,直接原因是给相关企业“搬家”争取时间。白宫声明称,豁免只是暂时的,一旦企业完成生产线向美国转移,关税将立即恢复。换句话说,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缓兵之计”。但问题在于,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根基早已千疮百孔。以苹果为例,其iPhone在美国市场80%的产量来自中国,剩下的20%分布在印度和越南。如果真的加征145%关税,一部iPhone价格将翻倍,消费者根本不可能买单。更关键的是,即便企业想搬家,美国本土也接不住。苹果手机的屏幕、外壳、电子元件等核心零部件,70%依赖亚洲供应链,重新搭建这套体系需要至少10年时间和数千亿美元投入,而特朗普的任期只有四年。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截至2024年,美国产业工人数量仅剩1300万,比2000年减少了500万。更致命的是,中国在电子产品制造领域早已实现高度自动化,一条手机生产线只需要几百名技术工人,而美国连普通工人都凑不齐。就算强行把工厂搬回去,高昂的人力成本和低效的供应链,只会让产品价格更贵、质量更差。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制造业回流”不过是政客画的大饼。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本质上是一场政治赌博。他试图通过豁免部分商品关税,缓解国内企业和消费者的不满,同时为中期选举争取支持。但这招“拆东墙补西墙”的策略,反而暴露了政策的荒谬性。一方面,豁免的商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这说明美国根本离不开中国的产业链;另一方面,豁免政策遭到共和党内部的强烈反对,议员们警告称,继续推行激进关税政策将导致明年中期选举惨败。如果共和党失去国会控制权,特朗普的所有政策都将寸步难行。

这场关税博弈的本质,是美国试图用政治手段强行扭转经济规律。过去几十年,全球产业链的分工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中国在电子制造领域的优势是通过技术积累和效率提升建立的。特朗普想用关税切断这种联系,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更讽刺的是,豁免清单中的芯片制造设备,恰恰是美国试图限制中国发展的关键领域。这说明,即便在科技战最激烈的时刻,美国企业仍然需要中国的供应链支持。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场关税闹剧的代价是实实在在的。如果全面加征145%关税,一台售价10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将涨到2450美元,一部iPhone的价格可能突破2000美元。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保护美国产业”不过是让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让普通民众为政治野心买单。而那些被豁免的企业,也不过是特朗普手中的棋子——一旦利用价值耗尽,随时可能被重新征税。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美国企业要承担供应链断裂的风险,消费者要承受物价飞涨的痛苦,而中国则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出了产业链的韧性。当苹果、微软等巨头享受豁免红利时,他们心里清楚:真正的赢家,是那些在全球化浪潮中深耕细作的中国制造业。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最终可能变成“美国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