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中企不再只是廉价代工者,正成为“创新旗手”
应对气候变化的真正行动正在中国展开。当世界各国为更光明的未来弃用化石燃料时,美国——尤其是随着唐纳德·特朗普重新上台——正面临被远远甩在后头的风险。
华盛顿亟须认识到,在中短期内,实现全球脱碳的所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都依赖于中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如果在对中国加征关税方面做得太过火,美国有可能会比现在更加落后,因为世界上的大多数其他国家都在汇聚到绿色革命的浪潮中。
特朗普政府正将关税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产业政策利器,美国对华关税累计飙升至145%高位。然而禁令与高关税非但无法减少美国依赖性,反将推高清洁能源领域难以替代中国供应的中间产品价格。但或许更具破坏性的是,上述关税举措会扼杀推动美国公司迈向技术前沿所需的竞争。
臭名昭著的1964年“鸡肉税”(当年美国对轻型卡车征收25%关税,作为对欧洲限制美国家禽出口的报复)是一个严重的警示。美国汽车制造商蜷缩在受保护的卡车领域,最终在国际市场上节节败退。因为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销售的车辆是轿车,而非卡车。
要厘清当下困局的来龙去脉并探寻破局之道,还需要纠正人们对中国如何在清洁技术领域引领世界的常见误解。
中国企业将在这场竞争中胜出,是因为它们在政策扶持的助力下进行了大胆投入。从开疆拓土到产能跃升,从成本精算到技术突围,再到制造体系迭代升级,中国企业在一系列对能源转型至关重要的领域成为世界领先者。中国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这些企业提供了帮助,但这些企业也是在国内竞争中历经重重考验,最终脱颖而出,成长为未来绿色产业的佼佼者。
中国对太阳能、电池和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投资,使得构筑未来清洁能源时代的关键技术成本大幅降低。经过多年为维持或扩大市场份额而进行的激烈的价格战之后,中国的头部电动汽车制造商正转向能为自身带来更高利润空间的定价策略。
中国不仅在研发这些清洁技术,还在大规模、快速地部署这些技术。2024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277吉瓦,新增风电装机容量79吉瓦,这是美国去年清洁能源装机总量(49吉瓦)的7倍多。此外,中国还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电动汽车,全国销售的汽车中有一半是电动汽车。
中国企业不再仅仅是关键技术领域中的廉价代工者,而是日益成为这些领域的创新旗手,并制造出世界领先的产品。
华盛顿不能仅仅依赖威胁手段,而必须认真对待中国的竞争优势。笼统地指责中国存在产能过剩、不公平贸易行为以及政府补贴等问题,掩盖了中国企业在创新方面超越全球竞争对手的事实。
此番战略复盘当以萃取可移植经验为要。例如,中国的金融部门比美国的相关部门更愿意向制造业进行战略性和长期投资。同样,高度自动化以及对机器人技术的投资,有助于中国企业控制成本和保证质量,垂直整合的商业模式也有助于比亚迪等公司削减供应链上的成本。
如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华盛顿正在效仿北京的做法,推行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产业政策。但关键在于要认识到,中国企业之所以能制造出世界领先的产品,并非是因为政府的市场干预手段,而是因为它们在对未来进行投资。
中国政府对这些企业的帮助,在于为经济转型提供稳定的经济、政治和政策环境。反观美国,不仅对这种经济转型以及相关政策持怀疑态度,还在更广泛的经济政策方面制造不确定性,削弱企业对未来进行投资的能力。企业反而将资源浪费在应对来自华盛顿的政策波动,以规避风险。(编译/邬眉)
本文由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4月10日发表,原题为《关税无法阻止中国清洁能源赢得未来》,作者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学院副教授乔纳斯·纳姆以及该学院教授杰里米·华莱士。
这是3月12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拍摄的比亚迪旗舰店(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