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携AI创新成果亮相,海尔生物医疗引领医疗生态数智升级

文/杨燕

在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上,海尔生物以“AI在海尔 因AI盈康”为主题,重磅发布《中国生物样本库行业创新发展白皮书》,并推出搭载AI技术的第四代生物样本库“生命方舟”、恒昀温湿双控医用冷藏箱等创新成果,全面展示其在AI技术驱动下的医疗生态新图景。

公司还正式发布了新一代的“AI 大模型应用”全面战略,彰显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数智化领导力。

作为盈康一生旗下企业,海尔生物通过“AI 大模型应用”战略,全面赋能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场景,标志着其从硬件制造商向数智化场景方案服务商转型的加速推进。

聚焦场景落地:AI技术重塑医疗效率与安全

依托AI大模型与垂直场景数据的深度融合,海尔生物在多个医疗场景实现突破。

在智慧样本库领域,新一代“生命方舟”搭载魁斗AI自决策模型,可在应急情况下自动转移样本并更新信息,结合AI视觉识别与机械臂协同技术,实现样本精准存取;在智慧医院场景中,细胞毒性药物全自动配液工作站通过AI技术规避人工操作风险,提升用药安全。

在智慧疫苗接种场景中,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疫苗预约系统已接入国内多地接种点,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个性化接种方案推荐;智慧血液管理方案则通过智能离心、精准分离等技术,实现血液“采-储-配-用”全链路数字化管理。

2024年财报显示,海尔生物过去一年研发投入达3.06亿元,占营收比重13.41%,场景方案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50%,占国内收入比重突破三分之一。

“AI的价值不在于技术炫技,而在于解决真实场景中的痛点。”在笔者询问时,海尔生物研发总经理顾向炜以智慧疫苗接种场景为例阐释,“我们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疫苗预约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快速理解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荐最优接种方案。这种场景化AI应用,不仅提升了基层公卫机构的服务效率,更让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精准医疗。”

为加速“AI 大模型应用”创新,海尔生物已布局“1 3”平台。1即“盈康一生AI 大脑”,3即AI(人工智能)、Automation(自动化)、IOT(物联网)3个平台。在“1 3”平台支持下,海尔生物以AI重新定义方案,实现“AI 产品”“AI 场景”“AI 服务”的全方位融合创新。

盈康大脑的本质是生物医疗行业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它不仅是技术底座,更是连接设备与场景的‘神经中枢’。顾向炜以“生命方舟”为例阐释称,海尔生物通过魁斗AI自决策模型、AI视觉识别与低温传动控制三大核心技术,确保样本在突发情况下自动转移、精准存取,同时保障深低温环境设备稳定运行。这些技术突破的本质是依托生态数据的高效协同,而非单一个例的孤立创新。

顾向炜强调,AI的应用并非单纯的功能叠加,而是通过智能体技术重构“产品-场景-服务”的价值链条,推动方案从“功能型”向“数智型”代际跨越。

重塑生态共建:从技术领先到标准引领

自打破国外垄断、突破超低温核心技术以来,海尔生物一直致力于以高端技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并以技术创新驱动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自2006年至今,海尔生物已连续三次牵头制定或修订《低温保存箱》国家标准,并主导制定《自动化低温生物样本库》标准,为行业的升级发展提供依据。不仅如此,海尔生物医疗还作为唯一国内参与企业主导首个IEC医用低温保存箱国际标准项目推进,推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此次在CMEF现场,海尔生物医疗正以全面拥抱AI,开放生态的全新态度加速AI技术普惠化。

对于医疗AI的未来方向,顾向炜强调“垂直场景与数据安全并重”:“我们坚持‘垂直通用模型 私有化部署’的混合架构,既利用行业共性数据训练基础模型,又通过本地化微调适配机构个性化需求。例如疫苗调度模型中,原始数据仍由卫健委管控,仅提取特征优化算法,既解决资源错配痛点,又严守隐私底线。”

在其看来,海尔生物医疗通过“自研、共研、并购、孵化”模式,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并借助“海医汇”平台链接全球资源。其恒昀温湿双控医用冷藏箱获国内首张“湿度控制认证”,推动行业从单一控温迈向温湿双控新标准。

海尔生物医疗在CMEF上的全面AI战略发布,不仅是对“全员、全面、全流程”AI元年愿景的落地实践,更是以生态协同驱动行业变革的范例。

未来,海尔生物医疗将以AI技术为纽带,连接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与终端用户,构建开放创新的全球化生态,为人类健康事业注入数智化新动能。

正如顾向炜所言:“我们的目标不是打造AI产品,而是通过AI让医疗生态更懂人。”(资讯)

编辑: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