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新突破!英德市首例模块化单分支支架技术重塑患者生命通道
英德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近日成功完成胸主模块化单分支支架(TBE)植入术,为一名复杂主动脉夹层患者搭建起精准的“生命支架”。
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医院心血管内科跻身于亚洲首批应用该技术的行列,也标志着英德市的主动脉疾病微创治疗迈入国际领先行列,为累及弓上分支的疑难病例开辟了全新治疗路径。
骆嵩山主任团队决定为患者采用TBE技术治疗。
微创技术破解“血管塌方”危机
一名61岁的女性患者,因咳嗽前来就诊,追问病史后得知患者发病前有胸痛病史。在完善相关检查后,主动脉增强胸部CT提示患者主动脉夹层B型Stanford分型,全主动脉CTA提示主动脉夹层,血肿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弓部及降主动脉血管走形扭曲,峡部转角角度大。
根据患者病情,英德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科内科骆嵩山主任团队考虑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常规支架难以兼顾分支血管重建,于是经过充分评估后,决定采用TBE技术:通过股动脉穿刺微创路径,依次释放远端限制性支架——稳固地基,主体支架精准贴合主动脉弓小弯侧——搭建主梁,最后无缝衔接分支支架——接通血管支路。
手术全程仅2小时,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复查显示血管结构完美重建。
模块化设计破解“血管迷宫”难题
TBE支架由主体、分支、延伸段三组件构成,创新采用“模块化 抗折性”设计,犹如可定制的“血管积木”。
英德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骆嵩山强调:“TBE技术将主动脉弓部修复从‘开胸换血管’转变为‘钥匙孔搭支架’,其模块化设计大幅提升了手术灵活性与安全性。” 心血管内科团队还将不断优化技术体系,让更多患者从微创治疗中获益。
此次成功的实践,不仅验证了TBE的临床价值,更为全球复杂主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提供了中国方案。
撰文:焦莹 骆嵩 宋雯雯
【作者】 焦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