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拜登炮轰特朗普百日自残:关税战令民主党磨刀霍霍准备致命一击?

4月15日,美国前总统拜登在芝加哥发表卸任后的首次公开讲话,矛头直指特朗普团队的施政表现,称其“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破坏”,并讽刺特朗普的政策“令人震惊”。这一表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与近期前财长耶伦的批评形成呼应——耶伦直指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混乱且不可预测”,甚至形容为“自残”,认为“让制造业回归美国是一场白日梦”。

拜登的讲话时机耐人寻味:正值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市场巨震,美国股市、债市剧烈波动,而特朗普的支持率也跌至上任以来最低点。民主党此时高调发声,显然意在利用经济动荡和民众不满,对特朗普发起政治围剿。可以说,拜登的这番讲话几乎就是在落井下石,就是不想给特朗普留有多大的机会,进而为民主党派争取更多的支持与空间。

可能有人也会怀疑拜登的真正意图,到底是为民主党中期选举铺路,还是酝酿更大动作?拜登此次高调批评特朗普,表面上是针对经济政策,实则暗含多重政治算计:

第1. 塑造“经济救世主”形象。 拜登在任期间虽未彻底扭转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但相较于特朗普的激进关税举措,民主党更倾向于通过产业补贴(如《芯片与科学法案》)和盟友协调来应对中国竞争。如今,拜登通过抨击特朗普的“经济自残”,试图重新树立民主党“稳健治理”的形象,为2026年中期选举积累民意基础。

第2. 瓦解特朗普的“MAGA基本盘”。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中,蓝领工人和本土制造商曾是关税政策的受益者。但近期商界大佬(如对冲基金巨头比尔·阿克曼)纷纷倒戈,称关税战是“经济核战争”,导致投资停滞、消费萎缩。拜登团队可能希望通过放大经济痛苦,分化特朗普的传统票仓。

第3. 为国会反击提供弹药。目前,两党议员已在听证会上对特朗普的贸易代表提出尖锐质疑。若民主党能联合部分共和党温和派,可能推动立法限制总统的关税权力,或通过调查施压——类似当年罗斯福对胡佛《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推翻。 一袋民主党联合部分共和党议员,形成对特朗普的抨击效应,那显然就能够达到拜登的目的就能够对特朗普形成指责效果。

而当下我们明显能够看到特朗普的困境,也就是内外交困下的“关税赌局”。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意是通过“对等打击”重塑全球贸易规则,但现实却陷入三重困局:

1. 盟友反水,中国强硬。 欧盟、加拿大等传统盟友已威胁报复性关税,而中国更以34%的反制税率回击,甚至被分析认为“在体系竞争中占据上风”。特朗普试图通过豁免部分中国商品(如半导体)缓和矛盾,但被批“政策反复”。

2. 经济反噬加速。美国《外交事务》指出,单边关税无法解决供应链依赖问题,反而推高清洁能源等关键领域成本。索维尔等经济学家警告,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引发“1930年代式大萧条”。

3. 政治资本流失。特朗普近期在台积电建厂问题上的强硬表态(威胁征收100%关税)被批“榨干台湾”,连亲美派都担忧“台积电变美积电”。这种“美国优先”的极端化操作,正加剧其国际孤立。

那么未来走向:民主党会如何“补刀”?拜登团队的下一步可能包括:

舆论战升级:通过前政府官员(如坎贝尔、耶伦)持续发声,强化“特朗普=经济灾难”的叙事。

立法制约:推动《互惠贸易协定法》式法案,限制总统关税权(历史上民主党曾用此招终结胡佛的贸易保护主义)。

司法调查:以“滥用行政权”为由,发起对关税决策过程的国会听证或司法审查。

因此:这是一场关乎美国未来的“经济内战”。

拜登的讲话绝非简单的“前任吐槽”,而是民主党对特朗普经济路线的全面否定。随着关税战的反噬效应加剧,这场政治博弈已从政策辩论升级为制度斗争。若特朗普无法在短期内扭转经济颓势,民主党很可能借机发动更猛烈的政治攻势——届时,美国迎来的可能不仅是贸易战,更是一场“经济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