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要在手机上再删除一个孔

后天的苹果发布会,毫无疑问,主角还是iPhone。

根据此前爆料,iPhone17增加了不少新配置、新功能,但唯独“消失”了一样东西:SIM卡槽。

多家权威科技媒体都爆料称,iPhone17系列,尤其是超薄款iPhone17Air,将全面转向eSIM支持,彻底取消物理SIM卡槽。苹果已经要求欧洲经销商在9月初完成eSIM使用培训,中国联通下发通知,支持iPhone17系列的eSIM业务。

在美国市场,苹果已经从iPhone14(2022年)开始取消SIM卡槽。

或许从iPhone17Air开始,实体SIM卡将正式退出iPhone的历史舞台。那么,eSIM比传统SIM卡好在哪里?苹果为什么要迈出这一步?

苹果再砍一刀

要理解这次的变化,先要搞清楚SIM卡的本质。

SIM,全称SubscriberIdentityModule,也就是“用户识别模块”。简单说,它是一张包含你手机号码和运营商信息的小卡片,是你的手机的名片。

把SIM卡插入手机后,手机才知道“你是谁”,才能连接到移动网络。几十年来,我们换手机、换号码的第一步,几乎都是“插卡”。

而eSIM的e并不是electronic(电子),而是embedded(嵌入)。它不再是你能拿在手里的塑料小卡,而是焊死在主板上的芯片。所以eSIM并不是卡,而是一个通信功能。

iPhone的实体卡一步步在“缩小化”|图源:CompareDial

如果你的手机出厂时就内置了eSIM芯片,你只需通过手机设置界面扫描二维码、输入激活码,或者直接从运营商App下载配置文件,就能激活号码。整个过程像下载一个App一样简单,无需物理接触,就把运营商的信息“写”到这颗芯片上。这张芯片,也就代替了你之前的实体卡。

eSIM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10年,当时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主导研究并开发可远程激活的嵌入式SIM卡。最早在智能手表和物联网设备上应用。

很多人第一次了解eSIM,是从2017年AppleWatch3开始的。当时宣传eSIM版可以脱离手机单独使用,也叫“蜂窝数据版”。

为什么最早搭载在智能手表上?因为设备体积小、内部空间紧张,根本容不下卡槽和托盘,但对联网依赖又非常强,eSIM是最自然的选择。

iPhone主板上的eSIM芯片|图源:eSIMPlanet

从手机的使用习惯上来讲,绝大多数用户并不会频繁换卡,用户宁可要求运营商出双卡双待的卡槽,也没有强烈呼吁运营商加入eSIM的支持。

而且,运营商多年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围绕实体SIM卡的发行、销售和管理体系,当然舍不得这个核心入口。

所以eSIM在手机上的落地需求一直是“有,但不急”。

直到iPhoneXS/XR时代,苹果首次支持eSIM(国行不支持)。安卓高端机也纷纷跟进,但大多采取“双保险”,实体卡槽还在,eSIM作为备选。iPhone17对于国内用户来说,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扔掉卡槽”的手机。

eSIM怎么这么棒?

对普通用户来说,SIM卡最常见的场景就是“插拔”:换手机要拔出来,出国旅行要提前网购当地卡。麻烦之外,还常常伴随一些小尴尬:卡针找不到、卡托弄丢了、卡不小心折断了……

eSIM的好处,就在于它让这些问题统统消失。

eSIM允许你同时存储多个运营商配置文件(通常支持8-10个),你可以随时切换号码。比如,在国内用中国移动的号码,到美国后直接激活AT&T的eSIM,去泰国玩再切到AIS,切换方式也很简单,在系统设置里点几下就行。

实体SIM有一个潜在风险:如果手机丢了,别人可以拔走卡,插到另一台手机里继续使用,而如今许多账户信息都基于手机短信验证的方式,所以话费事小,SIM卡诈骗事大。

而eSIM因为焊死在主板上,无法物理取出,安全性更高。即便手机丢失,马上给运营商打电话,就能远程锁卡。

有一种诈骗手段就叫:SIMSwapAttack|图源:维基百科

对手机厂商而言,eSIM卡的绝对优势在于拿掉卡槽。

SIM卡槽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塑料托盘和金属槽位,但它占据的并不仅仅是机身边缘的开孔,更牵扯到防水、防尘、射频布局等一整套复杂的工程。

eSIM芯片大小只有传统SIM卡的十分之一,这是宝贵的空间,可以用来塞更大的电池、做更先进的散热,或者干脆让机身更轻薄。

取消SIM卡槽,手机就可以少一个开孔。对于用户来说,少一个孔意味着手机更接近一体化的密封,更不容易进水和进灰。

传统SIM卡和eSIM的对比|图源:Minew

且不说每年全球SIM卡产量达数十亿张,造成大量塑料废物。转向eSIM,环保了,低碳了,生产、运输、分发成本也简化了。

当然,eSIM并非完美无缺,最大的问题是:运营商还没跟上。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eSIM卡覆盖率很低,根据标准普尔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24年12月,美国eSIM的采用率达到40%左右,而在中东和非洲,只有3%的设备支持eSIM。

但用上eSIM的用户都说好,根据CounterpointResearch的2024年调查显示,在了解eSIM的受访者中,39%已使用过eSIM,其中超过90%的eSIM用户对连接满意度表示高度认可,特别是在无缝切换和旅行便利性方面。

国内,虽然三大运营商曾经支持eSIM(2023年5月到7月,三大运营商相继发布公告,宣布由于业务维护升级,暂停办理eSIM手表一号双终端业务。此后,运营商未再公布恢复消息),但主要是针对智能手表和车载设备,手机eSIM普及还在推进中。

根据最新爆料,中国联通正为iPhone17准备eSIM服务,包括开户、转移和补换卡。

知名数码博主的爆料|图源:IT之家

如果成真,这下压力来到了中国移动和电信。

拭目以待

每年,iPhone销量占据苹果总营收近一半(47.41%至49.12%)。证明拿掉卡槽可绝不是“拍脑门”的决定。

最直接的好处就如刚刚所说,从iPhone17开始,iPhone进一步的轻薄化。尤其是那款超薄的iPhone17Air,爆料称,它厚度只有5.5mm左右,比iPhone16薄了将近30%。

而且作为将“软硬结合”做的最好的科技公司,eSIM还可能是未来苹果服务生态中的重要拼图。

从跨设备的“隔空传输“到iOS17的“一碰即传”,近年来,苹果愈发强调仅在苹果设备间的无线、无感、无缝交互。

不妨想象一下,你买了新iPhone17,把它和旧手机靠近,号码和配置就能通过“快速设置”自动转移;或者在AppleWatch、iPad、未来的VisionPro上共享同一个eSIM流量包,在一个AppleID下自由切换。

这下iPad、AppleWatch的蜂窝数据版的销量又能再上一层,而且苹果能在硬件和AppleID之外,再多了一个用户“入口”。

回顾历史,“砍一刀”也是苹果的老套路了。

过往苹果有好几次“砍”掉硬件的成功经验。2016年iPhone7扔掉耳机孔,大家一开始吐槽,结果无线耳机销售暴涨300%,AirPods卖出上亿副,开了无线耳机的新时代。

再比如早期Macbook去光驱、iPhone去掉包装里的充电器,最初也被嘲讽为“刀法精准”,最终都被验证是符合产业趋势的选择。

这一次,eSIM也是一样。事实上,美国版iPhone14就已经是“eSIMonly”了,这次只不过是把eSIM机型全球化铺开。

苹果与全球200多家运营商有着长期合作关系。苹果展示市场号召力有太多例子了。比如中国最早的“合约机”模式,正式源于2010年9月,中国联通引进iPhone4。

如果eSIM是迈进一个更整合、更无缝、更无感的数字时代的重要一步的话,那么苹果仍能推动行业向前。

数据也在支撑这一判断。GSMAIntelligence预测,到2025年,全球eSIM启用设备将达到34亿台(包括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车联网物联网设备等),比2021年的12亿大幅增长。到2030年,eSIM智能手机连接预计会达到49亿,占全球智能手机连接的55%。

不过欢呼归欢呼,现实似乎又抛出了一点小悬念,最新爆料称,iPhone17Air“首发无国行”,因为国内eSIM政策尚未完全松绑。有可能我们无法在首发日看到iPhone17Air,苹果备好了货,现在就等政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