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又将大逆转?!不慌,中国破局的底气在这里!

23 日,关于对华关税,特朗普又想了两版方案。
一种是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可能降至 50%-65%;
另一种是 " 分级方案 ",对所谓 " 对美国国家安全不构成威胁 " 和 " 对美国国家利益具有战略意义 " 的商品,分别征收 35%、至少 100% 的关税。
甚至直言,什么时候降低对华关税,取决于中方。
看似放低姿态等 " 积极谈判 "。于是很多人认为特朗普 " 认怂 " 了。
中方回应直击要害。
一是中美没在谈判,更无协议;二是美不彻底取消今年新加关税,中方不会谈判。
可见,特朗普的 " 认怂 ",不过是单方面的表演和作秀。
意在安抚华尔街,更是想通过释放所谓 " 积极信号 ",绑架全球舆论,欲将谈判破裂的责任推给中方。
美方把戏早已昭然若揭,其实更关键的是,中国各项政策 " 早出手、快出手 " 的前瞻性,使得我们在突如其来的冲击面前,能始终充满底气、坚定立场!
前些天公布的一季度财政数据,便是最好印证。
看数据之前,我们先了解下财政的 " 四本账 "。
第一本账是 " 一般公共预算 ",规模最大,收入主要来自税收。税收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第二本账是 " 政府性基金预算 ",规模其次,主要收入是土地出让和发行专项债,主要用于基建领域;第三、四本账分别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占比都不大,这里不细说。如果只考虑第一本账的收、支,是 " 狭义 " 财政收入或支出;而考虑了财政一、二本账,一般就是 " 广义 " 财政收入或支出。2025 年一季度,财政一、二本账合计广义支出增速 5.6%(前值 2.9%),达自 2023 年以来最高。
一、二本账合计广义收入增速 -2.6%(前值 -2.9%),降幅小幅收窄,但基于财政债务发行前置、支出靠前,广义收支增速的差额达 8.2%(前值 5.8%),亦是自 2023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组数据最直观的呈现就是,尽管财政收入端有一定压力,但财政支出力度依然比较大,财政政策年初以来扩张力度强劲,全力支撑经济。

从财政完成节奏来看,据财新计算,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全年支出预算的 24.5%,为口罩以来的次高水平,仅略低于 2023 年一季度的 24.7%。
另外,一季度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增速 11.1%(前值 1.2%),支出强度(支出 / 收入)达 214%,大幅高于上月,亦是 2022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据银河证券,一季度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完成全年支出进度 15.8%,高于去年同期 14.8%,也高于过去五年均值 13.2%。
一季度关税风暴尚未来临,但财政子弹已经迅速上膛猛力发射,牢牢锁死全年经济托底防线!
从结果看,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长 5.4%,增速与 2024 年四季度持平,超出两会制定的全年增长 5% 左右的目标。
而在 4 月 17 日重要专题学习中,主题直指 " 预期管理 ",高层直言 " 在一些关键的时间窗口,推动各方面政策措施早出手、快出手,对预期形成积极影响 "。
这绝非空话。
4 月 24 日 ,便 首发 20 年期和 30 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分别是 500 亿元、710 亿元。
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集中在 4 月至 10 月发行,较去年集中在 5 月至 11 月发行,整体发行节奏提前了约一个月。
这 正是政策 " 早出手、快出手 " 的延续。
在关税风暴冲击的当下,二季度还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力度,稳定内需以对冲外需放缓带来的潜在影响,从而夯实一季度以来内需回升的基础。
尽管财政支出力度空前,政策 " 快节奏 " 托底成效显著,但一季度财政数据也引发市场不少担忧。
一个问题就是,3 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63 万亿元,其中,税收收入 1.1 万亿元,同比降 2.2%。
税收收入下降,还真挺让人感到蕉绿——
是不是经济下滑?是不是企业盈利不好?才导致税收收入减少?
另外,前边我们已经知道,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第一本账)的主要来源就是税收,那么——
税收减少,会不会使得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影响后续财政支出?
问题,我们逐个解决。
先看税收收入下降,我们看分项数据,这个比较关键。
个人所得税 3 月同比大降 58.5%。这主要是因为 2025 年终奖个税在 2 月集中入库,而 2024 年的多在 3 月入库。
但一季度累计个税同比增长 7.1%,仍高于同期税收收入的同比下降 3.5%。
个人所得税的上升,或许和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失业率下滑。3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 5.2%,比上月降 0.2 个百分点;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 5.3%。
二是工资上涨,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 5.9%。
从这可以看出,一季度经济修复得还是比较好的。
消费税方面,3 月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 9.6%,增速较前两月提升 9.3 个百分点;一季度同比增长 2.2%。
说明当前消费补贴效果是很显著的。
我们丝毫不怀疑后续会加大消费补贴力度,但政策只是外部力量,收入是否增长的内生逻辑,才是决定长期消费趋势的关键。
而从前边我们知道,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正在增长,加之居民财务成本下降(降房贷利率),消费增长的内生逻辑已经得到逐步加强,消费复苏正在路上!
增值税角度,3 月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 4.9%,增速较前两月提升 3.8 个百分点。一季度同比增长 2.1%。
增值税比较复杂,但简单来说,增值税出现超季节性增长,就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经济在好转。
四大主体税种中,唯一收入下降的是企业所得税,一季度同比降 6.8%,其中 1-2 月累计下降 10.4%。
财政部做了解释,前两月主要受部分中央金融企业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入库同比减少等一次性因素影响。
所以,税收收入的减少,并非是受到经济下滑的拖累。相反,我们从主体税种数据中,还能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
再看税收收入减少,会不会大幅拖累财政收入?
影响肯定有,但无需过多担心。
第一本账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税收收入,占比 80% 以上;二是非税收收入,比如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一般来说,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有一定的替代性,此增彼减。两者互相对冲,可以减少第一本账收入的波动。

今年 3 月,税收收入 1.1 万亿元,同比下降 2.2%;非税收入 5232 亿元,同比增长 5.9%。一季度, 全国非税收入同比增长 8.8% 。
你增我减,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税收收入的减少。
因此,放下那些无畏的担忧,尽管向光明看去。
我们有充足的政策储备,有 " 早出手、快出手 " 的主动作为,内需逐渐复苏,不管美方如何折腾、扰动市场,必定都能应对过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