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服回应服务区热水器设围栏
近日,甘肃多个高速服务区内,热水器被设置围栏一事引发广泛关注。运营方甘肃通美新能源有限公司回应称,此举是为防止有人用暖瓶、水桶接水用于洗漱、洗衣等,且围栏不会撤掉。(4月21日合新闻)
相关视频截图
从运营方的角度来看,设置围栏确有其合理之处。高速服务区的热水器本是保障来往司乘人员喝水需求的。当部分人用大容器大量接水用于洗漱、洗衣等非饮用用途时,不仅会导致后续想喝水的人无水可接,大大提高了其他人的接水时间成本,还可能引发排队时的矛盾冲突。而且,大量用水也增加了运营方的成本,包括水电开支以及滤芯等设备的更换频率。尤其在甘肃这样水资源并不丰富,面临资源型、工程型和水质性缺水等多重问题的地区,珍惜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置围栏让免费热水回归饮用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大多数人基本权益、维护公共资源合理使用的无奈之举。
从爆料视频呈现的情况看,围栏的设置确实对部分有洗漱需求的长期在外跑的人员造成了不便。虽然免费热水带有公益性质,但运营方也难以承担无度使用带来的成本压力。不过,这也引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高速上人们的洗漱需求该如何满足?实际上,已有一些服务区进行了积极尝试,比如设置专门的淋浴间,为有洗漱需求的人提供便利。这种做法值得肯定,如果在收费标准上能够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承受能力,那就更加完美了。
网友们对此事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有网友支持运营方的做法,认为就像公厕免费卫生纸常被不自觉的人大量顺走一样,设置围栏是对公共资源的合理保护,能让规则发挥效能,维护公平。但也有网友为那些有洗漱需求的司乘人员发声,觉得应该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来平衡双方的需求。
这一事件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热水围栏的争议,它反映出公共资源管理过程中,如何在保障基本功能、控制成本与满足多样化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的难题。在解决此类问题时,相关部门和运营方不妨更加主动地倾听公众的声音,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解决方案。除了设置专门洗漱区,还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对资源合理利用的意识;或者利用技术手段,如采用扫码定量取水等方式,既满足人们的正常用水需求,又避免浪费。
高速服务区热水围栏事件给我们提了个醒,在公共资源管理中,需要兼顾各方利益,不断优化管理措施,让公共服务更加贴心、更可持续,真正做到物尽其用、惠及大众 。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