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涨价, 一边减配? 新机减配情况详细调查「小米篇」
去年给大家做过各家新机的“增减配”一览,当时那篇文章也算非常火。
时至今日,各家迭代新机也已经基本发布完毕,是时候给大家详细的罗列一下已发布新机的「减配」情况汇总了。(至于增配情况大家看我过往的文章吧。)
由于新机数量比较多,一次性写完篇幅太长,笔者会分品牌进行罗列。
今天汇总的主要是「小米系」的产品,主要有小米17、小米17Pro以及红米K90以及红米K90ProMax这四款机器。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上图:
(一)小米17对比小米15
小米17相比于小米15主要的减配点有五个方面,首先是主摄光圈略微减配了一点点(但是如果和下面几款对比下来要好多了)。
其次就是广角端的整体“减配”(贯穿整个小米17系列),除了硬件规格减配(三星JN1到OV50M),就连广角镜头的广度都从前代更宽的14mm等效焦距减配为了17mm(全系都缩了)
然后就是小米15系列上口碑很好的“四曲包裹式中框设计”,在小米17这一代直接被砍了。其次就是前代颇受好评的亮银配色,在这一代上也不存在了(说白了,小米17标准版就不是主要出货的产品)
(二)小米17Pro对比小米15Pro
之前一直给大家说,小米17Pro和小米15Pro完全就不是对位的产品,小米17Pro本质上是小米15的真正迭代产品。
因为小米17Pro相比小米15Pro减配的地方那可是相当多了。
首先就是从2K屏减配为了1.5K传统OLED屏,请注意,小米17Pro的屏幕连RealRGB都不是,那这就是妥妥的减配项了,没啥说的。
主摄光圈方面从前代的f/1.44大光圈减配成f1.67光圈。
长焦方面,小米15Pro是IMX 858 1/2.51的潜望长焦,到了小米17Pro这边就变成了三星JN5 1/2.76的直立长焦,同样妥妥的减配项。
另外还有一个大家可能都没有关注到的点——USB接口的传输速率。
虽然都是USB3.2 Gen 1,但是小米15Pro可是满血的10Gbps版,而小米17系全系都缩水为5Gbps,这对于有串流需求的小伙伴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
然后就是马达和N79频段了,小米15Pro搭载的是0816马达,腔体比较大,而小米17Pro搭载的仅为0809C;小米15Pro支持移动广电的n79高频频段而小米17Pro不支持。
从这些方面你就能看出,小米17Pro和小米15Pro比细节配置基本没啥可比性,后者的原始定位是明显要高于小米17Pro的。
至于小米17ProMax,由于缺乏对标机型,暂时也就不再罗列了。(严格来说小米17ProMax的对位机型是小米15Pro)
(三)红米K90ProMax对比红米K80Pro
红米K90ProMax相比K80Pro最大的减配项就是屏幕了,从前代的2K OLED屏“简配”为了本时代1.5K RealRGB的屏。
目前来看,RealRGB屏出现了红色像素点溢出导致的文字边缘光晕不够锐利的问题。虽然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基本感受不出来,但是数据上的减配那是实实在在的。
其次,一脉相承的光圈减配依旧还在;玻璃盖板方面从龙晶玻璃2.0减配为1.0;
另外,个人认为相对来说用户感知比较大的是在影像端的一个减配项——最近对焦距离。
因为红米K80Pro用的是直立浮动长焦,支持10cm最近对焦距离,而红米K90ProMax由于是潜望长焦,最近对焦距离在30cm左右,不及前者。
这对于喜欢拍摄超微距的消费者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体验降级。
另外还有一个很小的地方,就是IP68防水的认证标准有所减配。
红米K80Pro的测试标准是2.5M深的水+半小时;红米K90ProMax是1.5M深水+半小时,前者的测试标准相对更高一点。
另外,前代红米K80Pro虽然边框不窄,但是起码视觉上是等宽的;而红米K90ProMax肉眼可见的下巴更宽。
(四)红米K90对比红米K80
红米K90相比红米K80,最大的降级点依旧是屏幕分辨率,这个前文已经说过了,这就不在阐述了。
至于其他减配点同样聚焦在光圈、IP68防水测试标注这几个方面,整体和K90ProMax类似,这里也就不再阐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