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五一”毁约提价,文旅开“卷”先确保“不趁节打劫”|视频评论
凡是假期出游的朋友,遇到这种事肯定都不能忍——大学生小丁和同学通过“去哪儿网”提前两个月预订了某地某连锁酒店五一期间的房间,临到假期接到退单通知,转头再看,同一房型的价格是之前预订价的近四倍。
这样的事情每到假期时有发生,非常影响出游心情和城市形象。最近有多地对此类现象动真格——南京、苏州、汕头、海口等热门旅游地喊话酒店、民宿经营者,规范市场定价,严格履行预订承诺,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已生效的订单擅自毁约提价。海口甚至提出,谁敢毁约涨价,最高罚款50万!
要我说,在人人有麦克风的时代,各地还真得关心一下类似的个案。近两年,为了拉动文旅消费,全国各地的文旅部门都“卷”得不行,不少文旅局长、基层干部相继触网,绞尽脑汁搞花式营销,也产生了一些现象级的网红旅游城市和旅游项目。但文旅想要真正留客,最终比拼的还是令人愉悦的旅游体验。这需要文旅部门卖力吆喝,更需要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一齐发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避免宰客欺客等现象的发生,比前期吆喝甚至更重要。最近两年,个别热门旅游地的行业组织自发成立“诚信经营委员会”,推出“节日不议价承诺书”等活动,也是意识到优质服务带来的复购率提升,远比节日涨价的收益更可持续。但零星的尝试并不够,各地监管部门也要从“救火队员”转型为“规则设计师”,让更多商家摒弃收割心态,修炼内功。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也很期待在每次假期过后,掌握了数据的机构、平台能够结合大数据和游客反馈,发布诸如“良心旅游城市”“不趁节打劫酒店”之类的排行榜,把那些节假日不恶意涨价、服务好的地方、经营者推上榜单,让诚信经营变成真金白银。
在各地争相发力文旅消费的今天,“不趁节打劫”应成为旅游城市的“自我修养”,这既是对契约精神的坚守,更是对城市品牌的维护。
《酒店“五一”毁约提价,文旅开“卷”先确保“不趁节打劫”|视频评论》
栏目主编:简工博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谢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