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又是1000亿!沙特2100亿美元买不到F-35,歼-35E真的有机会了!

导语:2025年4月,美国与沙特达成价值超210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但核心诉求F-35隐身战机仍被拒之门外。沙特王储小萨勒曼的“五代机梦”再次破灭,而中国的歼-35E却悄然成为中东军火市场的焦点。从“东风导弹”到隐身战机,沙特为何屡屡押宝中国?这场千亿博弈背后,折射出怎样的全球权力转移?

一、美国的“双重标准”:盟友分三六九等,沙特沦为弃子

自2018年沙特求购F-35被拒以来,美国始终以“保护以色列军事优势”为由,拒绝向沙特出口隐身战机,即便沙特豪掷2100亿美元采购其他美制武器,甚至承诺“限制与中国合作”。讽刺的是,同为美国盟友的以色列早已列装F-35I,日本、韩国也获准购买,唯独沙特被排除在外。

更令沙特寒心的是,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摇摆:

能源霸权绑架:美国要求沙特增产石油压低油价,却无视其经济受损,甚至以撤走“爱国者”导弹相威胁;

安全承诺失信:2024年加沙战争中,美国偏袒以色列,导致沙特等阿拉伯国家陷入道义与地缘困境。

这种“既要沙特的钱,又不给核心技术”的霸权逻辑,终于让沙特转向东方。

二、歼-35E的逆袭:隐身 低价,直击中东痛点

在2024年珠海航展上,中国歼-35E首次亮相便引发轰动。这款隐身战机凭借三大优势,成为沙特等国的“最优解”:

技术对标F-35,价格仅其60%歼-35E采用与歼-20同源的隐身涂层和雷达技术,雷达反射面积(RCS)仅0.01㎡,接近F-35水平,但单价约8000万美元,远低于F-35的1.3亿美元。

兼容中东战场需求针对沙漠环境优化发动机防沙设计,并配备可调节红外信号的热管理系统,适应中东高温、沙尘暴等极端气候。

灵活合作模式中方承诺技术转让和本土化生产,沙特可借机升级军工体系,摆脱对美制武器的依赖。

对比数据:

F-35I(以色列):单价1.3亿美元,维护成本年均5000万,需美国全程监控;

歼-35E:单价8000万,维护成本年均2000万,无政治附加条件。

三、中国的“中东棋局”:从导弹到战机,40年布局终成气候

沙特与中国的军事合作早有伏笔:

1987年东风-3导弹交易:35枚导弹换回40亿美元,创下中国单笔军售纪录,奠定互信基础;

2020年代无人机崛起:沙特采购“翼龙”“彩虹”系列无人机,在中东战场反制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

2025年隐身战机破局:歼-35E若成功出口,将打破美国对中东五代机的垄断,推动人民币结算军火贸易。

中国的战略深意:

能源安全:沙特是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军售合作可稳固石油人民币结算体系;

地缘突围:通过军贸撬动中东安全架构,对冲美国“印太战略”围堵。

四、美国的反制与沙特的“骑墙术”

面对中国崛起,美国试图以“放行F-35”为诱饵,要求沙特放弃歼-35E。但沙特王储小萨勒曼的算盘更精明:

左右逢源:一边与美国谈判千亿军购,一边暗中推进歼-35E采购,迫使美国让步;

技术制衡:要求美方提供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技术,换取“限制中国装备进入核心领域”。

然而,美国的妥协空间有限:若向沙特出售F-35,将直接冲击以色列的“中东唯一隐身战机”地位,引发国内犹太势力反弹。

五、未来推演:三种可能路径与中国的“底牌”

美沙妥协:美国部分放开F-35出口,沙特暂缓采购歼-35E,但中沙无人机、导弹合作持续深化;

中沙联手:沙特无视美国压力,签署歼-35E大单,推动中东进入“隐身战机多极化”时代;

博弈僵局:美国加强制裁,中国以“能源-军售”捆绑反制,沙特成中美角力“风暴眼”。

无论何种路径,中国已握紧两大王牌:

全产业链优势:从稀土到芯片,歼-35E的国产化率超95%,无惧美国技术断供;

多边外交杠杆:依托金砖机制、上合组织,中国可为沙特提供“去美元化”的安全合作框架。

结语:从“东风导弹”到歼-35E,沙特与中国的40年军事合作,实则是全球秩序重构的缩影。当美国仍在用“盟友等级”划分世界时,中国正以技术、价格与尊重,书写新的规则。这场2100亿美元的博弈,或许正是霸权黄昏的第一缕曙光。

互动提问: 你认为沙特会最终选择歼-35E吗?美国该如何挽回中东盟友?欢迎在评论区预测博弈结局!

#瞭望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