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报: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一刀切”统一店招为何屡屡发生?
4月15日,廊坊市联合调查组针对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发布情况通报:
针对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
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同时健全长效机制,对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坚决维护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上观此前评论:“一刀切”统一店招为何屡屡发生?
河北廊坊三河市的一纸禁令让众多商户头疼不已——城管部门突然要求店铺招牌禁用"红黑蓝"三色,连蜜雪冰城标志性的红底白字招牌也按要求改成了灰底白字。更令人惊讶的是,如此强势的行政指令竟是“文件还没出台的情况下”的“先行一步”。
放眼全国,“灰白系”整改并非孤例。从强制统一尺寸到指定配色,某些部门似乎对“千店一面”的病态整齐有着迷之执着。可商家花心思设计打造的招牌,不仅是品牌资产,更承载着经营自主权。三河市以“城市规划”之名强行抹杀红黑蓝三色,暴露出职能部门的随性和傲慢,而“文件未至,执法先行”的“强势作为”,也与各地强调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相违背。
对公权力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意味着权力要有边界。看似只是商户被要求刷灰招牌,但这种不确定性,恰是市场主体会担忧的政策风险。要知道,城市户外广告管理规范从未赋予基层部门随意封杀颜色的权力,所谓“城市规划”也不能沦为任性折腾的挡箭牌。
城市治理需要温度,更需要法度。我们乐见城市管理者追求美观,但必须守住“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底线。何况,各具特色的店铺招牌不仅是城市生机的写照,更是法治文明和商业活力的试金石。当权力学会对市场保持谦卑,当“一刀切”让位于“多元美”,小店才能有辨识度和吸引力,城市才能真正称得上宜居宜业。
本文综合自:廊坊市人民政府网站、上观新闻
微信编辑:安通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