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最令人抑郁的专业,第一名竟是……
来源:五岳联考阅卷
十大最令人抑郁的专业
据说,专业也和性格有关。
有的专业,会让人渐渐变了性格,也许曾经的你活泼开朗,但自从学了某种专业,你会变得郁郁寡欢,忧心忡忡;也许曾经的你内向、敏感、多疑,但自从学了某种专业,你会变得开朗乐观,看开了一切;也许曾经的你感性、冲动,爱极了热闹,但自从学了某种专业,你也会变的理性、冷静,喜爱享受静谧的美好。那么,看看你的专业,你还记得曾经的你吗?正如那首歌里唱的:“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让我们最容易抑郁的十大专业吧。我们这里所说的抑郁,不是指抑郁症和抑郁心理,而是一种抑郁指数,是对本能反应的一种压抑,久而久之,压抑就变成了性格的一部分,抑的部分就多于扬,并成为你的一种生活习惯,成就了一个不易冲动的你。(看到第一名,不会让你失望的。)
第八名
管理科学
抑郁程度:我们真的是管理科学
从广义上来说,所谓管理科学是指,以科学方法应用为基础的各种管理决策理论和方法的统称。主要内容包括:运筹学、统计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控制论、行为科学等。
管理科学听上去是一切都可以进行科学管理,其原理就是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他们将众多方案中的各种变数或因素加以数量化,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数量模型研究各变数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一个用数量表示的最优化答案。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你们不知道敲数据和没完没了建模的苦。)
但这个专业也有让人抑郁的地方,比如并不是所有管理问题都是能够定量的,有些管理问题往往涉及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大都比较微妙,难以定量,当然就难以采用管理科学的方法去解决。而且管理人员与管理科学专家之间容易产生隔阂,实际的管理人员可能对复杂、精密的数学方法很少理解,无法做出正确评价。因此,管理科学从某种意义上是个煞费苦心且充满变数的专业。
第七名
测绘工程
抑郁程度:高处不胜寒的冷
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既要有主干学科的支持,又有众多相关学科的支持。培养能掌握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表达与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现代空间测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良好业务素质的高级测绘科技人才。(全能工科神的赶脚!)
莱格说“我经常见到艺人和艺术家患两极化(抑郁和躁狂)疾病。他们的精神紊乱很多未被诊断或治疗。在艺术领域工作的人,抑郁非常普遍,这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一定联系。”艺术家们的工作通常收入不稳定,工作时间不固定,而且很多时候都要承受孤独和寂寞,同时,外在与内在还都要保持与普通人的不同,长此以往导致抑郁的精神面貌。(我们真的是在用生命来艺术。)
第四名
法学
抑郁程度:别说了,我想静静
法学又称法律学、法律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它是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法学,是关于法律的科学。法律作为统治阶级制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我们是正义的化身。)
这个专业就业比较困难,目前从社会需求来看真正能够从事法律行业的专业人才,与每年法律专业的毕业人数相去甚远,许多人因此不太看好这个专业。而且当前的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绝大部分的法学学士甚至法学硕士,不能立刻从事与法律专业关系密切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顾问等工作,必须得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而国家司法考试的过关率又非常低,使得此专业的人士压力很大。学术方面,此专业要求极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心思也要很缜密,条理清晰,而且常常书本上的理论与现实中的实践脱节很大。因此此专业最不易令人冲动。
心理学专业要做的事情就是:1.描述发生的事情;2.解释发生的事情;3.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4.控制发生的事情。从事心理学专业的人士,不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他们都随时准备着用已经学到的理论去分析他们眼前的一切事情,揪出前因后果,追根朔源。他们时刻保持清醒的意识和客观的认知,去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那些已然和未然,因此也是抑大于扬,很难冲动的起来。
第一名
哲学
抑郁程度:爆表无疑!
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里描述过哲学的真实含义:“哲学的一切根本性问题必定都是不合时宜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哲学或者远远超出它的当下现今,或者反过来把这现今与其先前以及起初的曾经联结起来.....”
尼采在《瓦格纳事件》中的开头写到:“一个哲学家对自己的起码要求和最高要求是什么?就是在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时代,成为“无时代的人”。那么尼采说的这种“克制”,就是一种抑的东西。抑制你的冲动,抑制你的第一反应,把所有将要发生的错误抑制在萌芽状态。
因此哲学,是最让人内心平静的专业,我们会发现,很少看到哲学家脸上时刻挂着笑容,常说,表情是瞬间凝固的容貌,容貌是长久固化的表情,哲学家脸上流露最多的,通常是严肃,庄重,和沉思。他们不在思考,就在思考的路上,他们的大脑,是思想家的大脑,可以不受任何外力影响,对于时代的、合时宜的一切,全然保持疏远、冷淡、清醒,他们的目光很犀利,哪怕是昙花一现的现象,小菏才露尖尖角的苗头,其后的本质都逃不脱哲学家们的法眼。让我们回顾下哲学家们的面孔看看是否如此,他们脸上经常会绽放笑容吗?还是经常一副严肃与沉思的表情?比如周国平老师,他的脸,似乎就阐释了哲学的某种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