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官方通报“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当地主要负责人被免职

近日,河北廊坊三河市推行店招“禁色令”,强制要求商户门头牌匾禁用红、蓝、黑三色,引发社会质疑。

人民网《人民直击》消息,4月8日,该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招牌确实是近期由红改绿,具体缘由不清楚。

10日,记者发现该店招牌又换回了红色。被问及再次更换的原因,店员表示“不知道”。

没有招牌的店铺在夜晚难以辨认。人民网 陈叶欣 摄

“整改”有何依据?多名商户向记者提及一份《广告牌匾设计引导》。

在办理招牌审批的北蔡村综合服务站,记者看到了这张放在前台的引导说明。上面写道:招牌底色可选用 浅咖色、浅灰色、玫瑰金……象牙白(编者注:象牙白

)等。

记者询问现场工作人员,是否有明确不能用的颜色, 对方回复“拿效果图来再说”。

服务站的《广告牌匾设计引导》。人民网记者 黄钰 摄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对于违反法律法规、有伤风化、伤风败俗等明显不应采用的招牌,政府部门可要求整改, 但对底色提出“禁令”或在审批中变相禁止,既没有合理的依据,也无行政权限。

经过数日的发酵,4月14日晚,这一消息再度冲上热搜。

4月14日,中国广告协会微信公众号刊发评论文章 《尊重规律 依法管理 促进消费 美化城市》,该文直言——

人民日报连发三问称,目前仍有许多问题有待回应:招牌为什么要拆?是否经过合法合规的流程?谁来承担商户被迫更换招牌的损失?

以行政指令简单强制统一招牌颜色,明显损害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增加商户经营成本,给消费者带来诸多困扰和不便,也是对营商环境的一种伤害。城市治理,不能光看“面子”是否光鲜亮丽,更要看“里子”是否真正让群众得实惠、有助于安居乐业。

以行政指令简单强制统一招牌颜色,明显损害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增加商户经营成本,给消费者带来诸多困扰和不便,也是对营商环境的一种伤害。城市治理,不能光看“面子”是否光鲜亮丽,更要看“里子”是否真正让群众得实惠、有助于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