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50%市占率, 兆驰光通芯片项目进入流片阶段
兆驰集成2.5G DFB激光器芯片产品进入流片阶段,预计可在今年内实现量产。
兆驰集成光芯片项目已启动2.5G DFB激光器芯片流片工作,预计可在今年内实现量产,未来锁定电信、光猫等存量市场50%份额。
2.5G DFB激光器芯片是光通信网络接入侧的核心光源。芯片采用分布式反馈(DFB)结构,在2.5G bps速率下可稳定输出1270nm、1310nm或1490nm单纵模激光,主要装进光模块后用于光纤到户(FTTH)的ONU/OLT端,是光通芯片厂商进入主流供应链的“入门券”。
本次兆驰集成光通外延与芯片项目2.5G DFB激光器芯片产品进入流片阶段,意味着该项目已从核心技术研发阶段迈入量产前的关键验证环节,为2025年实现量产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
产品性能方面,本轮流片的2.5G DFB激光器芯片综合性能指标与一线友商相比更优,兆驰集成顺利从“能用”阶段,进入“好用”区间。
按照规划,流片完成后,项目将进入封装测试与客户送样阶段,预计可在年内实现量产。而从更长远来看,随着2.5G产品落地,兆驰集成将以此为起点,持续打磨工艺流程、提高产品性能,以技术+产能双支撑,抢占2.5G DFB激光器芯片50%的市占率。
兆驰集成光通芯片产品线正式通线
今年7月,兆驰集成宣布光通芯片产品线正式通线。
2024年12月,兆驰集团宣布投建“年产1亿颗光通信半导体激光芯片项目(一期)”,并建设砷化镓、磷化铟化合物半导体激光晶圆制造生产线。公告发布后,兆驰迅速组建了一支由海内外半导体专家领衔的核心团队,涵盖芯片设计、外延生长、工艺制程、芯片测试、芯片可靠性等全环节技术人才。与此同时,设备评估工作同步启动,团队对全球顶级供应商的外延生长设备、芯片制程设备、检测设备、可靠性设备等进行多轮技术论证,最终以"高性能、高兼容性"为标准完成设备选型。
2025年春节前夕,首批核心设备进驻兆驰集成百级车间,并完成设备安装与系统联调。二季度,产线进入工艺调试关键阶段,通过数百次参数优化,突破了外延生长均匀性、光栅刻蚀精度等技术瓶颈。6月,首批外延片成功点亮,关键技术指标均达设计目标,为后续量产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兆驰集成光通芯片产线已具备25G DFB激光器芯片量产能力,公司计划于 2026 年推出 50G DFB、100G VCSEL芯片,重点瞄准无源光网络(PON)及数据中心短距光互连模块市场,以满足高密度、低时延的数据传输需求。
复刻LED成长路径,兆驰全系列产品规划启动
在2.5G跑通工艺平台的同时,兆驰集成也同步启动对10G、25G DFB激光器芯片的外延生长工作。就目标规划而言,兆驰集成计划于2026年推出50G DFB、100G VCSEL芯片,重点瞄准无源光网络(PON)及数据中心短距光互连模块市场,以满足高密度、低时延的数据传输需求。
而在技术方面,兆驰集成已启动对硅基光子学与PIC技术的研发,未来将构建面向共封装光学(CPO)架构的高度集成化光电子解决方案。该方案将通过光电协同设计、异构集成工艺等关键技术突破,助力客户应对 800G/1.6T 超高速率互联场景下的功耗、带宽与密度挑战,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光互联基础设施提供核心光引擎支持。
从规划来看,从2.5G到10G、25G,乃至未来的800G、1.6T,兆驰集成的规划复刻了兆驰半导体在LED时代的成长路径:先在规模巨大的普通照明芯片市场积累工艺、良率和成本优势,再向高附加值的利基市场跃升。兆驰半导体用这一节奏从通用LED走到车载、红外、超高清显示等高端场景;如今,光通信赛道也将复制这条成长曲线。
随着2.5G DFB激光器芯片量产目标的实现,兆驰有望在接入网光芯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为下一代光通信技术的竞争奠定基础。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