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元宝这个“好友”能交吗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余杨

编辑|苗正卿

头图|视觉中国

4 月 16 日消息,腾讯元宝更新,用户可以直接将元宝添加为微信 " 好友 ",在微信窗口使用元宝。

元宝 AI,就这么水灵灵地滑入了拥有 13.85 亿月活用户的微信生态。

此前,腾讯元宝已推出 APP、电脑版、网页、微信小程序 4 个版本。但这次,AI 聊天机器人以联系人的身份进入了人们的好友列表。它逻辑清晰又活泼温暖,很爱 " 卖萌 ",如果你和它聊天,还会显示 " 对方正在输入…… "

当我问它:你能帮我干点啥?它告诉我,它可以帮我分析解读公众号文章、文件和图片,遇到复杂问题还会启动双模引擎帮我深度思考。据官方介绍,双模引擎指的是元宝搭载着混元和 DeepSeek,无缝衔接微信生态的同时,支持对解读内容做各种智能互动。

不过,从产品价值和用户体验出发,我更关心,这种方式是否真正提高了使用效率?简单来说,第一,元宝变得更好用了吗?第二,微信变得更好用了吗?

接下来我将结合使用经历,从用户体验和功能表现的几个方面对元宝进行测评。

元宝很 "ENFP 快乐小狗 "

首先,作为我好友列表里的 " 朋友 ",先从情感陪伴的角度测评一下元宝的体贴度,毕竟,舒适的体验才是产品的生命密码。

为了给元宝上上难度,我叠加了自嘲文化的 buff,发送 prompt:" 元宝 我感觉自己是个废物 "。

它先是用传统举例法简短的安慰了我,又附带了 " 悄悄告诉你 " 的内容,发掘负面内容的正面意义,正反论证,双管齐下,可圈可点。

不过,AI 情感陪伴这个赛道,用户留存和产品所能提供的情绪价值正相关,其进阶,便是个人定制的智能水平。

于是我接着发送了 prompt:" 如果我是一个 intj 你会怎么安慰我 "。

元宝的逻辑是,首先向我解释什么是 intj,针对用户给出的 MBTI 类型和上一条 prompt 给出的 " 废物 ",它表达的是 " 世界需要你 "。

总的来说,表现及格,但如果元宝联网的话,对这个问题应该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会有更加出彩的语言表现。

此外,作为躺在我好友列表的 " 朋友 ",我可能会担心,这个 " 好友 " 能交吗?

因此我接着发送了 prompt:" 你会为我保守秘密吗 "。

第一句话还是比较常规的,但是 " 你的秘密就像投进树洞的纸条    下一秒就被松鼠啃成星星碎片啦✨    " 让我直觉性地感到不对:它活泼得有点跳脱。

于是我试探性地问了问元宝," 你的 mbti 是什么 "。

它告诉我作为一个 AI,它没有 MBTI,但是它的设计理念有点像 INTJ+ENFP 混合体  ,既有逻辑严密的「混元引擎」大脑  ,又有温暖可爱的「元宝」性格。

这不就,解密了。不得不说,情感陪伴,元宝很 "ENFP 快乐小狗 "。

但回归到具体任务的处理上,充满颜文字和卖萌语态的产品定位,可能还是不太能覆盖住更多的用户需求。接下来就看看,功能性的元宝如何 INTJ 起来。

元宝帮我 " 一目十行 "

正攒了一堆微信公众号文章还没来得及看,发给元宝帮我 " 一目十行 "。

首先,在我的预想中,既然首先回到了可以帮我分析公众号文章,点开 "+" 号,应当至少能够选择我浮窗 / 收藏里的文章,很遗憾并没有。这里只有照片和文件的选项。虽然文件里可以选择收藏的文件,但也只支持 word 和 pdf 格式的文件。

也就是说,我不得不首先找到公众号的文章,然后再发给它。这也就意味着,基于目前的产品设计,从用户的角度看,我和元宝的 " 聊天 " 关系不是强依赖的。

于是我找了一篇文章发给元宝。

它设置了防止 bug 出现的 " 我想一想 " 的首先回应,然后加上了依旧活泼的导语,并推送给我一个 " 双模引擎 " 驱动的链接卡片。

点开卡片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在截图的时候,显示可以 " 保存以上内容为图片 ",不得不说这是无法保存长图的 iPhone 用户的福音。

但遗憾的是,可能图片实在是太长了,如上图所示,微信内置的小程序并没有帮我完整保存下来。

同时我注意到,在链接卡片的末尾,元宝提供了 " 快速思考 "/" 深度思考 " 的选择,并且支持复制文本和删除。

我对元宝进行了追问," 文章的结论有什么功能性的用途吗 "。

元宝从学术研究、文化实践、商业与传播、教育与社会认知几个方面回答了我的问题,还总结了结论的 " 超学术 " 价值。

保存长图的文本这里,还支持裁剪以及给朋友转发、自己收藏或是下载到相册。

也就是说,这里的使用场景可以扩展为:如果有朋友向你提问,你可以让元宝来帮你处理这个任务,再返回去。不少网友已经 get 到了这一点,在元宝好友的生态中,让元宝服务了自己父母的信息化时代的 " 线上 " 业务办理难题。

但我也发现,目前微信和元宝的衔接,还不够 " 丝滑 "。

比如,在卡片链接的页面,如果你选择右上角的选择符号 - 保存到手机,你只能获得半截图片。

元宝 " 识图 "

接下来看一下元宝对图片的识别情况。

我发送了一张果盘的图片,如果我什么都不说,元宝也会预判我的需求,分析我的意图,在这里它提供的是 " 夏日果盘美学指南 "。

然后我发送了 " 帮我算一下图片上的食物热量 " 的 prompt。它告诉我:

对比图片可以发现,首先,元宝只算了大果盘的西瓜,由于它也算了小果盘的小番茄,可以判断,它没有识别到小果盘里的西瓜。其次,哈密瓜的数量是 6 块,它识别的是 3 块。

但总的来说,热量是比较准确的,还贴心地给出了 " 相当于一碗米饭 " 的概括,并小贴士估算了食物够 2 人分享,有着不错的表现。

总结

总的来说,元宝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亲切活泼的,就像它的设计理念所描述的 "INTJ+ENFP" 混合体,既有逻辑严密的一面,也有温暖可爱的一面。

它在对话中运用了大量的颜文字和卖萌语态,试图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在情感陪伴方面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让人感到被理解和关怀,符合 "ENFP 快乐小狗 " 的定位。但过于活泼的风格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显得有些 " 过犹不及 ",从而让人对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产生疑虑。

对于公众号文章的阅读,元宝能够对公众号文章进行总结和提炼,并提供 " 快速思考 " 和 " 深度思考 " 两种模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生成的总结内容较为准确,并能以链接卡片的形式呈现,方便用户查看和保存。此外,还支持将总结内容保存为图片、转发、收藏或下载,拓展了使用场景。不过,它与公众号生态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一些地方操作不够便捷。

在图片任务中,元宝能够对图片进行分析和解读,例如识别出果盘图片并给出 " 夏日果盘美学指南 ",以及计算食物热量。但在处理复杂图片时,其准确率还有待提高。

将 AI 聊天机器人以 " 好友 " 的形式融入微信生态,是元宝的优势,也是创新。这种形式拉近了用户与 AI 之间的距离,让 AI 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成为可以随时交流的 " 朋友 ",也为 AI 的应用场景开辟了新的可能性。虽然在用户体验和功能完善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但作为内嵌入微信的产品也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无论能否真正成为用户的 "AI 好友 ",相信基于 13.85 亿样本量的数据训练,元宝都不会是默默无闻的 " 平庸之辈 "。

元宝,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