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入口竞争的巨变: 从场景心智到角色心智
互联网时代:场景为王
回顾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竞争的核心是“场景心智”。谁能率先在用户心中占领某个高频场景,就能建立入口优势。美团、滴滴、携程等平台的崛起,本质上是通过“吃饭”“出行”“旅行”等具体场景获得用户认知,从而形成用户黏性和商业壁垒。互联网企业的扩张路径,往往是先在一个核心场景做到极致,再横向拓展到相关场景。
这一逻辑下,用户的选择是分散的:点外卖需要一个App,打车需要另一个App,看房订酒店又是第三个App。场景之间相对割裂,巨头通过积累更多场景覆盖率,才形成生态级的竞争优势。
AI时代:“角色”崛起
进入AI时代,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正在改变这一竞争逻辑。它们不再只是被动调用的工具,而是逐渐具备人格化、长期陪伴的属性。用户与AI的关系,不是“工具”与“操作者”,而更像是“角色”与“被服务者”。
于是,竞争的核心从“场景心智”转向“角色心智”。谁能率先成为用户信任的角色,谁就能天然覆盖多个场景。
AI角色的崛起,本质上是在“入口逻辑”上的再一次重构。
ToC:从单一场景到全能助理
在消费侧,AI助理有望逐渐替代原本分散的场景型应用。无论是点餐、订票、穿搭建议,还是日常健康提醒,都可能通过一个统一的角色完成。角色心智的优势在于,它能持续学习用户偏好,提供个性化服务,而不是让用户反复切换在不同App之间。
更重要的是,角色心智具有“情感属性”。人们不会对一个场景型App建立情感,但会对一个陪伴自己的AI助理产生依赖。这种心理认同,使角色心智的壁垒远高于场景心智。
ToB:企业的“数字员工”与“虚拟高管”
在企业服务领域,AI的角色化趋势更加显著。企业级AI不再只是单点工具,而是在组织中承担越来越具体的“角色”。
一、企业助理(AIEnterpriseAssistant)它可以成为全员共享的“数字秘书”:
这些角色一旦被企业采纳,就会形成深度绑定,成为组织不可替代的“数字中层与高管力量”。
角色心智的商业意义
角色心智的最大价值在于跨场景迁移能力与信任壁垒:
这意味着未来的竞争,不再是比拼功能的多少,而是谁能在用户或企业的心智中建立起“角色定位”。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入口是场景,AI时代的入口是角色。无论是消费者的个人助理,还是企业的数字员工与AI高管,角色心智正在成为新的竞争高地。谁能先一步赢得角色定位,谁就能在未来的产业格局中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