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缘到核心, 中国AI创新如何打破突围重塑规则?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专访]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中,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发展的核心引擎。从自动化生产到智能决策,从个性化推荐到复杂问题求解,AI技术正重塑各行各业的格局,推动生产力跃升与商业模式革新。在这一蓬勃发展的进程中,中国AI产业正以独特的发展模式与创新路径,吸引着全球科技界与商业领域的高度关注。
近期,Gartner举办的线上分享会聚焦中国AI创新,深入剖析其现状与未来趋势。Gartner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团队的费天褀老师作为主讲嘉宾,分享了其对行业发展的深刻洞察,为外界揭开中国AI创新的神秘面纱。
中国AI从学术前沿到应用落地的全方位突破
“过去几年,中国AI的发展态势令世界瞩目。从学术研究到产业应用,中国已在全球AI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费天褀在分享中提到。数据显示,中国在斯坦福大学AIIndex报告中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二,与第一名的差距逐渐缩小。这不仅体现在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的提升上,更在于实际应用场景的广泛落地。
在医疗领域,AI技术助力肿瘤早期探测,通过对海量医疗影像的深度学习,诊断准确率大幅提升,为患者争取宝贵治疗时间。智能制造工厂中,AI驱动的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精准质量控制与生产流程优化,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在消费端,数字人技术广泛应用于直播、旅游讲解、办公自动化等多个场景,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交互体验。
“中国AI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实践能力与快速迭代速度。我们既能在学术前沿探索未知,又能将技术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费天褀表示。
开放创新,中国引领全球开源AI生态
开源,作为软件开发领域的重要模式,在AI时代展现出蓬勃生机。中国AI社区积极拥抱开源理念,成为全球开源AI创新的引领者。
“从模型性能来看,中国团队研发的开源模型在多个国际排行榜中名列前茅。”费天褀指出。以LLMArenaa为例,前十名中多数开源模型来自中国团队,且在数学推理、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中表现优异。这些开源模型凭借高性价比,成为众多AI创新企业的首选,甚至有美国报告显示,80%的美国AI创新企业使用中国开源模型。
开源的优势不仅在于成本低,更在于其可定制性、安全性与快速迭代能力。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对开源模型进行微调,部署灵活,满足特定业务场景的要求。同时,开源社区汇聚全球开发者智慧,促进技术交流与创新,激发AI技术的无限潜力。
“开源模型的崛起,打破了技术垄断,让更多企业有机会参与到AI应用开发中。这不仅推动了技术普及,也为行业带来了更多创新活力。”费天褀强调。
资源效率,高性价比的中国方案
在生成式AI领域,中国企业追求资源效率最大化,探索出一条高性价比的发展道路。
Gartner将生成式AI的价值定位分为防御、扩展与颠覆三个阶段。防御阶段侧重于提升现有任务效率,如智能客服、文档生成等;扩展阶段则着眼于优化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销售、合同生成等;颠覆阶段致力于开发新产品、新市场,彻底改变运营模式。
“中国企业更多处于防御阶段,但正逐渐向更高阶的价值定位迈进。”费天褀表示。尽管如此,企业在追求AI价值的同时,也面临着投资回报率(ROI)的挑战。据调研,仅14%的企业对生成式AI的ROI持有高度信心。
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企业通过优化模型API成本、采用一体机解决方案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例如,中国模型的API调用费用远低于国际同类产品,降低了企业使用AI的门槛。同时,一体机方案将硬件、软件与服务整合,简化部署流程,便于企业快速应用并衡量投资回报。
“资源效率的提升,使AI技术更具普惠性,让更多中小企业有机会享受到AI带来的红利。”费天褀指出。
数据飞轮,驱动AI持续进化的关键力量
数据,作为AI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中国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与潜力。
“数据飞轮是指通过数据积累与应用,形成正向反馈循环,持续优化AI模型与业务流程。”费天褀解释道。在中国,这一效应尤为显著。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断收集环境数据、用户驾驶习惯等信息,反馈至模型进行优化,进而提升自动驾驶性能。
在企业内部,数据飞轮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浪潮推出的“数字员工”在采购、市场营销、数据分析等场景中大显身手,通过与人类员工的协作,积累业务数据,不断迭代优化,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人类员工则从执行者转变为监督者与指导者,实现人机协作的新模式。
“数据飞轮的转动,不仅提升了AI模型的性能,更推动了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这是中国企业在全球AI竞争中的独特优势。”费天褀表示。
中国AI创新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中国AI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全球化进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地缘政治因素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产生影响,部分海外客户对中国模型存在顾虑。此外,全球AI应用的商业模式与盈利路径尚未成熟,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企业都在探索中前行。”费天褀指出。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AI企业需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云服务提供商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消除海外客户的顾虑。同时,企业需注重人才培养与技术普及,提升全球市场对中国AI产品的接受度。
展望未来,费天褀对AI超级APP的出现充满期待:“在ToC领域,中国已具备一定基础,微信、抖音等平台有望深度集成AI功能,成为人们数字生活的超级入口。ToB领域则需更长时间孵化,超级智能体平台将集成多种垂直工具,助力企业智能化升级。”
“开放创新、资源效率与数据飞轮,这三大要素将推动中国AI持续发展,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费天褀总结道。
中国AI的崛起,是技术、市场与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开放创新的浪潮中,中国企业凭借高效的资源利用与强大的数据驱动力,不断探索AI技术的边界,为全球AI发展注入新活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中国AI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写在最后
在中国AI创新的征程中,开放、效率与数据飞轮正协同发力,驱动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中国AI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为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已来,中国AI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全球科技舞台的中央,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