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从9.9到5.9元,“健身界瑞幸”们内卷起来了

从 9.9 元 / 周新人周卡到 5.9 元 /5 天健身卡,乐刻运动卷出了新高度。

回顾 2024 年我国健身行业,市场格局加速洗牌、两极分化加剧。一方面,传统健身巨头遭遇生存危机——威尔仕、金吉鸟等老牌连锁接店接连爆雷;另一方面,以乐刻运动为代表的 " 小而美 " 的健身新势力快速崛起,规模持续扩张。

作为健身界的瑞幸,乐刻运动能够 " 击败 " 传统健身房,其厉害之处,不仅在于像瑞幸一样将价格定在了 9.9 元,更在于在仅收月费的前提下,成立 9 年(2015-2024)门店数已突破 1600 家,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连锁健身房品牌。

那么,乐刻运动究竟做对了什么?未来又会卷向何处?

健身房界的瑞幸

十年前,从阿里离职的韩伟发现,中国健身渗透率仅有 0.8% 左右,对比美国 30% 的渗透率,相差甚远。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健身房消费呈现出明显的阶层分化特征:会籍年费普遍在三千元到数万元,健身实质上成为城市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专属。

为了打破传统健身预付制消费模式,韩伟创立了乐刻运动,以 " 月付制 + 无推销 " 模式杀入健身市场。

创办初始,乐刻运动就采用了 " 共享经济 " 的经营逻辑,将健身房做小做密——健身房的面积从 2000-3000 平方米压缩至 300 平方米左右,选址在写字楼、社区或者商场高层的位置,并简化设施(比如无淋浴房、精简器械);同时推行月卡模式,仅收 99-199 元之间(折合下来每天 3-6 块钱),将 " 健身平权 " 进行到底。

通过对经营成本的极致压缩,乐刻在杭州市城西银泰写字楼 10 层开出的首家门店,只用了 3 个月便实现盈亏平衡。

随后,敏锐的资本力量如潮水般涌来。十年间,乐刻运动相继获得了 IDG、华兴新经济基金、腾讯、治平资本、高瓴资本、蚂蚁集团等顶级投资机构的多轮融资,助推其完成了从新兴品牌到行业领军者的进阶。

在推进规模化战略的过程中,乐刻维持了 " 中台 " 的角色。

在上游,乐刻运动通过 C 端 App 完成获客和用户运营,为研发健身课程和标准化硬件设备提供数据基础,尽可能地降低新手体验门槛;在下游,通过网络监测经营风险,将每间加盟店的选址、对会员和教练的统筹管理都在 " 可控 " 范围内,加速复制开店的同时,避免加盟商间的利益争夺。

基于此种模式,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乐刻运动依然实现了逆势增长。据乐刻运动 2024 年全国合伙人大会上所披露的数据,乐刻运动已进入全国 98 个城市,旗下门店总数已接近 1628 家;截止 2024 年 6 月,旗下拥有超 3200 万注册用户,约 3.5 万名签约教练。

乐刻运动联合创始人兼联席 CEO 夏东在接受公开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乐刻的 GMV 一直都有 45% 的增长。2024 年双 11 期间(11 月 1 日至 11 月 18 日),乐刻全平台销售额超过 5.68 亿元,同比增长 24.6%,私教购买用户数同比增长 21.6%。

暴打传统健身房

乐刻运动 " 击败 " 传统健身房的背后,是对当代年轻人消费心理的精准把控:看似消费降级,其实是理性升级。

首先,它价格够低,对新手小白友好。蜜雪冰城等品牌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成本控制达到行业极致时,价格本身就会成为最有力的销售工具。

乐刻以 "9.9 元 /5.9 新人周卡 ""99 元包月 " 等低价价格政策入局,以按周 / 月付款的方式打消了消费者对于健身房可能跑路的疑虑,与传统健身房 " 高价年卡 + 低频使用 " 形成了鲜明对比,吸引原本被高价阻挡的健身小白和大众用户。

其次,它高密度覆盖与 24H 经营模式,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健身房的服务半径,不取决于它的服务能力,而取决于消费者意志力的半径。其中,健身距离以及健身时间皆是关键影响因素。

乐刻运动为消费者构筑了 1 公里半径健身圈,通过 24 小时营业赋予其便利店属性,显著降低了健身者的决策成本。毕竟,这家健身房随时开门,不用计划时间,想去就去。

无销售推课,让在乐刻健身,变得更加单纯。传统健身房,由于提成直接与收入相关,教练会承担销售任务,他们会在帮学员运动的时候突然化身销售,让场面十分尴尬;但 " 推销 " 是乐刻教练手册里明令禁止的事情。

为了留住教练,乐刻给予了教练比业内平均更高的课时费提成比例,这个比例还会根据教练 " 星级 " 上涨。同时,乐刻鼓励消费者上高性价比团课,提高复购率。

这带来了两个非常显著的变化:一是门槛大幅降低后,有更多的小白用户走进健身房,据乐刻官方数据显示," 小白 " 用户在整个乐刻会员里大约占比 40%;二是客单价降低后,对非教练等技术人员的需求降低,运营成本也随之节省。

换个姿势内卷

在乐刻运动带领下,健身房行业,正在以另一种姿态,加速内卷。

一大批复刻乐刻运动模式的健身房,如超鹿健身、熊猫健身、铁兽健身、金属狗健身、坚蛋健身、发条鸭健身、舒华健身等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局部市场大有赶超之势。

超鹿健身,推出了 9.9 元新人次卡 /99 元周卡 /259 元健身月卡,抢占广州 24 小时智能健身市场;熊猫健身,针对高校周边推 5.8 元新人次卡 /159 元健身月卡(含淋浴),抢夺高校学生群体;上海网红系健身房金属狗将周卡与咖啡消费捆绑,形成差异化盈利模式。

与此同时,1 元 1 次的社区健身房在江浙沪等地区迅速走红。因为社区健身房属于市政建设,所以普遍收费一般不到 3 块钱,有网友表示 " 这里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基础的跑步机、哑铃都有,花小钱办大事。"

极度内卷之下,乐刻更需要构筑多维度的破局之道。

这一战略布局已显现出清晰的商业逻辑:在品牌生态体系,乐刻运动构建了 " 乐刻健身 " 为主,"FEELINGME" 私教工作室(客单价 300-500 元), "YOGAPOD 小瑜荚 "(女性精品瑜伽馆), " 闪电熊猫 "(下沉市场智能健身房)为辅的多元化品牌战略。

在战略实施路径上,2023 年乐刻运动启动 " 百城万店 " 计划,目标 5 年内覆盖全国 100 个城市,建成 10000 家门店网络。

不过,目前乐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保持高速拓店的同时,确保加盟体系的服务品质与运营标准。2024 麦肯锡咨询报告显示,当门店数突破 1000 家时,乐刻单店管理成本较 500 家阶段上升了 217%,卫生状况差、私教授课专业水平不均等仍是其急需解决的问题。

规模,既是优势也是负担。归根结底,乐刻真正的对手其实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