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管制不能将民用技术泛安全化,也不能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
2025年4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系统阐述了中方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核心关切与政策立场。其中,“美方滥用出口管制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成为焦点议题。白皮书以详实的数据和案例,揭露了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单边行径,并警示其“经济霸凌”对全球经济秩序造成的深远危害。美方滥用出口管制的行径,如同在全球经济链条中埋下“定时炸弹”,而其引爆终将害人害己。
中方的回应表明,捍卫多边主义、维护供应链稳定,需要的是规则而非强权,是对话而非对抗。当此百年变局,唯有坚持互利共赢,才能为全球化开辟新生机。
一、滥用出口管制:“泛安全化”借口的“莫须有”
近年来,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措施不断升级,从传统制造业到高科技领域,从实体清单到长臂管辖,其手段愈发激进。需要指出的是,美方加强对华出口管制的理由并不符合客观事实,相关政策也违背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首先,美国声称,对半导体、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计算等关键技术的出口管制是为了防止这些技术被用于“军事用途”,从而威胁其国家安全。然而中方已经指出,此类措施超出合理安全边界,将普通民用技术泛安全化,实际是为美国确保技术垄断和打压竞争对手寻找借口。究其本质仍是将经贸问题、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
其次,美国试图通过出口管制削弱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的企图难以实现。中国经济在压力中淬炼出更强韧性,底气源自以新质生产力重构经济发展逻辑。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逐渐从“规模红利”转向“创新红利”,从“市场换技术”升级为“技术创市场”。
最后,美国借出口管制问题在意识形态上抹黑中国的做法正逐渐失去公信力。美国将技术管制与价值观捆绑,宣称中国技术发展模式“威胁民主自由”,借机在5G、TikTok、AI大模型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上打压中国企业。然而,美国对全球的大规模监听活动证明,美国的数字技术霸权才是各国数字主权和网络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
二、供应链“断链”之痛:谁在承担代价?
美国滥用出口管制不仅不利于其自身高科技企业发展,更造成全球产业链的紊乱。美国以“保护供应链安全”为由限制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却忽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和美国企业占据全球50%以上的半导体设备供应份额的事实。美方政策不仅割裂了全球化市场,还迫使企业和消费者承担额外成本。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多次警告,供应链断裂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威胁之一。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打压导致全球芯片供需失衡。2024年汽车、电子等行业因缺芯损失超千亿美元。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规则体系的崩塌。美国以国内法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通过“长臂管辖”强迫他国服从其意志,动辄祭出关税制裁、金融制裁等手段,严重侵蚀了以世贸组织(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特朗普再度执政后,美国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其行为已构成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公然挑战。
三、中方的理性应对:以规则捍卫利益,以开放重塑秩序
面对美方步步紧逼,中方并未选择“以牙还牙”的对抗模式,而是通过法律手段与多边合作,维护自身权益;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积极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白皮书强调,中国始终遵守WTO规则,并已就美方出口管制措施向WTO提起诉讼,要求其纠正错误做法。这一行动不仅彰显了中方对国际法治的尊重,也为其他受到霸凌的国家提供了维权范本。
同时,中国以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来反制“脱钩断链”。2024年,中国进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通过进博会等平台,中国将超大规模市场转化为全球共享机遇。
四、全球化的未来:合作还是对抗?
白皮书呼吁,中美应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因为“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这一立场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美国商界普遍反对政府过度管制,英伟达、英特尔等企业多次警告,对华“脱钩”将导致美国丧失技术领先地位。
全球化时代,供应链是各国利益的交汇点,而非零和博弈的主战场。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安全倡议与文明倡议,为重构包容性供应链体系提供了新思路。若美方继续固守霸权思维,只会加速自身孤立;唯有摒弃冷战思维,回归合作轨道,方能实现“竞合共赢”。
(作者江天骄系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金砖中心副主任)

海报设计:白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