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激发市场新活力:左手服务升级,右手交易创新

国际商报记者 王旭光

“这款景泰蓝耳饰太漂亮了!多少钱?”

“这对金鱼活灵活现的,我想买回去做毛衣坠。”

“之前我们一直做出口,2009年后也开始内销,没想到卖得特别好。”作为景泰蓝第四代非遗传承人,1993年创办天津市武清区华昌工艺品厂的何爱莲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年轻人非常喜欢这类国潮产品。

源自1912年的祥禾饽饽铺、全国唯一一家闻药生产企业益德成、怀抱“中国芯”梦想的海鸥表业、津门美食名片之一的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日前,首届中国服务消费创新大会暨第二十五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大会在天津举办。大会以“创新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特设服务消费创新展区与商品交易市场展区,并设天津特色专区,集中展示老字号、非遗传承品牌等本土文化名片,链接全国资源与商机。

服务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在大会开幕式上,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理事长姜增伟发表致辞,深入阐述了服务消费在当前经济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强调创新对推动服务消费发展的关键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消费领域正实现历史性跨越。服务消费已成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抓手。商品交易市场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载体,历经数十年发展,已形成涵盖消费品、农产品、生产资料等多领域的市场体系。商品交易市场在引导生产、扩大消费、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朱勇毅在致辞中说。

中国市场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徐文涛也表示,当前宏观政策持续加力,服务消费与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双循环战略的核心引擎,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服务消费与商品交易市场的未来,既需要科技创新的硬支撑,也需要开放合作的软实力。

朱勇毅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加速演变,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服务消费与商贸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既是扩大内需、畅通循环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服务消费成为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聚焦点,具有强大的势能。”在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原司长向欣看来,消除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难点、痛点,补齐家政服务、居家生活、养老托育等刚需短板,是目前扩大服务消费、改善供给亟待推进的领域。未来商业服务将转向商品销售和服务增值并重,通过跨界经营、新场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转型升级为商旅文体融合发展新业态、新亮点,具有很强的带动性。而供应链龙头企业、平台服务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新科技手段加持下,整合优势资源,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将成为服务消费爆发式增长的一个重要推手。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平台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勇坚发布了2025年服务消费十大趋势:一是服务消费在消费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二是服务消费仍保持较快的增长,三是服务业数智化越来越重要,四是“Z世代”推动服务消费持续创新,五是旅游消费多点爆发,六是下沉市场消费热点频现,七是理性消费成为热潮,八是银发服务消费需求兴起,九是与固定资产相关服务潜力巨大,十是时尚与复古并存。

与此同时,天津金元宝滨海农产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天津王兰庄温州国际商贸城、天津何庄子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企业相关负责人也分享了在各自领域拓展服务、创新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果。李勇坚还发布了《2024商品交易市场年度洞察》,对过去一年商品交易市场的热点进行了全面复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