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DeepSeek爆火100天,创业者想拜拜梁文锋

2024 年底还徘徊在倒闭边缘的张旸(化名),年初就接到了 DeepSeek 带来的泼天富贵。

" 没能倒闭,全靠 DeepSeek。" 作为一家 AI 硬件企业的创始人,张旸去年把国内大小投资机构的码头拜了个遍,尽管出身大厂,却没拿着高管 title,没能拿到理想的融资额度;尽管研发的陪伴类 AI 硬件产品已经量产,却因为 " 市场需求太少,烧着老本做研发 " 而濒临倒闭。

就在 DeepSeek 于 2025 年烧起一团火后,张旸突然拿到了某知名品牌的订单——甲方要求基于 DeepSeek R1 模型开发一款面向儿童的智能家居。年初,张旸也从险些卖身转向 " 业务狂奔 ",公司命运因为 DeepSeek 画了一个大大的上扬曲线。

" 真想拜拜梁文锋。" 张旸调侃道。

这种转变并非孤例。2023 年 7 月离开微软投入 AI 创业的李泼,过年时给在老家的父母在手机上下载了 DeepSeek 的 APP," 从没有这样一款 AI 应用,让 AI 真正地的破圈了 "。

随后,去年尚处在种子轮融资的李泼,面临着 Pre A、A 轮融资才需要的条件审查,而今年,他的团队已经与海外几家头部美元基金 " 聊得很顺利 "。对早早出海的李泼来说,火出国的 DeepSeek 成了中国创业者的海外融资名片,"DeepSeek 不仅证明了国内 AI 技术水平已经追上国外,还证明了中国 AI 团队往往在降低成本和商业化上更有潜力。"

回顾 2025 年 1 月 DeepSeek R1 发布至今,100 天内,AI 创投圈的转身动作不可谓不大。

2024 年 8 月,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还在断言 " 五年内不会有独立大模型公司存活 ",认为 AI 六小虎的出路只有卖身大厂。但 DeepSeek 爆火出圈后的 60 天内,2025 年 3 月,他在朋友圈发文:" 若 DeepSeek 开放融资,愿以任何估值入场。"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但根据字母榜(ID:wujicaijing)观察,AI 投资人们看似信心重回,却选择了绕开 DeepSeek 所在的大模型创业领域。

在 2025 年至今,总计近 30 多起融资中,高额融资出现于 AI 应用、具身智能领域。例如华创资本投资硅基流动,其为 DeepSeek 提供的推理加速服务正是推动其出圈的关键因素。真格基金等纷纷押注具身智能,宇树科技 B 轮融资 10 亿元创下赛道纪录,此外它石智航也以 1.2 亿美元的天使轮融资创下纪录。私募机构开始挖掘 "AI+ 医疗 ","AI+ 法律 " 等垂直领域,例如 Harvey 法律合同生成工具的估值就在半年内实现了翻倍。

同时,主打低成本开源的 DeepSeek,不仅让 AI 应用开发门槛骤降,也让 AI 创业更卷了。

以 AI 六小虎为例,月之暗面被爆砍掉 Kimi 聊天机器人 70% 的营销预算,转而专注模型训练,试图复刻 DeepSeek 的技术路线;曾经由于商业化压力在 2024 年裁员 20% 的智谱 AI,不仅在 3 月宣布开源 GLM 系列模型,加入开源大军,也拿到杭州、珠海国资超 15 亿元注资,试图以 " 国家队 " 身份争夺话语权。

李泼开发的 AI Agent"WorkfxAI",主打电商、银行、医疗等垂直场景,凭借垂直领域数据的微调模型,实现了近百万的营收。

" 现在比拼的不再是技术参数,而是谁能更快更好地将模型与场景深度绑定。" 李泼表示。

DeepSeek 也未停下迭代的脚步。而 3 月 25 日,DeepSeek 官方宣布 V3 模型完成小版本升级。DeepSeek 似乎并未停下迭代的脚步。随后 4 月 30 日发布 DeepSeek-Prover-V2-671B 大模型(专注数学证明领域)。无论是利好还是利空,这场由 DeepSeek" 无意 " 引发的地震,显然还将带来更深、更远的震动。

A

" 国内融资看海外,DeepSeek 的出现让海外投资人更关注中国的 AI 团队了。"

李泼是最早一批微软 Bing 搜索团队的成员,从阿里到微软,再到 2023 年 7 月从微软离职开始 AI 创业,他在国内国外都组建了团队,而去年,他没能拿到一个满意的融资额。

截止 2025 年 1 月 DeepSeek 爆火出圈前,AI 创业者如李泼们面临着信心低迷的投资市场。

在李泼所处的 Agent 领域,想要在国内融到天使轮,需要满足半年内从 0 做到 100 万美元年营收的要求。彼时国内无论是 B 端或 C 端,都尚未对 AI 形成明确认知,这让初创者如李泼稍觉苛刻," 融天使轮、种子轮,投资人基本是按 PreA、或者 A 轮的标准,并不是用户量多就能拿到钱,对营收数额和付费率都按照 A 轮 /Pre A 来要求。"

在国外,谈起中国团队," 技术落后,copy" 成了关键词,李泼的团队也没能得到关注。

春节 DeepSeek 爆火出圈后,风向变了。

李泼似乎不必再费力向亲戚朋友介绍什么是 AI,DeepSeek 的出圈让老家的父母都有了了解,同时,DeepSeek 的技术突破也让海外投资人意识道到," 中国的 AI 技术已经追上来了,虽然在性能创新上未必及得上 OpenAI,但 DeepSeek 证明了我们可以把价格打下来。"去年对李泼爱搭不理的海外基金,也在今年变为倾向于看中国团队。

如今,李泼的种子轮融资已经谈到了最后一轮," 目标是融到 500 万美元。"

图注:海外投资机构 Blackbird Ventures 办公室(曾投资 Canva) 图源:李泼提供

国内头部创投基金合伙人方城(化名)也告诉字母榜,DeepSeek 把价格打下来后,AI 应用市场会迎来爆发,向 AI 投资的上游如芯片,下游如应用、硬件积极出手成为了共识,"DeepSeek 的出现确实让大家的认知都趋同了。"

方城发现,DeepSeek 的出现不仅让大厂争先恐后推出深度思考大模型,就连 AI 创业者也在学 DeepSeek。

李泼的 "WorkfxAI" 也开始在整个产品设计和各个关节加入思考展示的过程。DeepSeek 的火爆让他意识到,无论是 ToB 还是 ToC,用户都希望更透明,更多加可解释性,用户想知道 AI 它到底在做什么。

和李泼一样,DeepSeek 出圈后,程森不仅把产品模型的一部分替换成了 DeepSeek,还在启发下修改了产品的内部流程。

去年 9 月,从某头部互联网大厂出走创业后,程森赶在今年 1 月上线了自己的 Agent 工具,分析 DeepSeek 的出圈原因时,程森意识到 DeepSeek 的生成质量高,是因为内部思考向外展示,让 C 端用户可以直接在 CoOT 环节(思维链,即 Chain of Thought,指 AI 通过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来理解和回应用户问题)发出指令,约束大模型。

因此,程森也在产品内部增加了节点,把机器思考过程加入到下一轮输出中," 加入了思考过程后输出质量确实更高了。" 尽管因此每月的 tokens 消耗成本比之前多了 2-3 倍,但注册用户数也从 2 月的 4000 名增长到如今的 3 万多名。

不过,方城坦诚,尽管和去年 11 月相比,团队最近看的项目翻了一倍,但业内都很默契地得绕开了 DeepSeek 所在的大模型基座领域,更倾向于投资 AI 应用和具身智能赛道。

"DeepSeek 证明了大模型不是非得堆算力才能提升性能,但也把大模型这一块的壁垒再次拉高了,现在追投六小虎,除了国资,别的基金很难接得住。" 方城成表示,即使投资人们的口头上对于创业者有了松动,但实际上真正下手的并不多。

B

对创业者们来说,如今的投资市场似乎正像春天的太阳,看着光亮,热度却难以传递下来。

" 相比去年,Agent 方向看的投资人更多了,但更难融到资了。"

程森告诉字母榜,去年他也和李泼一样,被近乎苛刻的融资条件拦在了外头,头部互联网大厂的 title 并不能顺利 " 变现 ",最终他选择拿了个人投资者的钱做启动基金。

随着 DeepSeek 爆火,投资人们看着比去年更积极,但DeepSeek 让普通开发者的技术门槛进一步降低,随之而来的是竞争对手更多了,钱反而更难融到手了。

事实上,在 DeepSeek 爆火的 100 天以来,大模型赛道越来越拥挤了。

AppGrowing 数据显示,2 月以来,Kimi 的投放急剧下滑,从 2024 年 12 月、1 月单月投流金额过亿,到 2 月减少为 4425 万元,作为六小虎中颇为高调的技术派,月之暗面也爆出大幅收缩产品投放预算的消息。

同时,在 DeepSeek 宣布理论上利润率为 545%,即便以极低的 token 价格,也能获得盈利时,估值超 200 亿,刚在各地拿到超 15 亿元融资的智谱,根据凤凰网报道,2024 年销售额为 3 亿元,亏损仍达 20 亿元人民币。在开源、知名度更高的 DeepSeek 面前,AI 创业者们,即便是头部的六小虎,B 端业务的商业化都面临着一场激烈的淘汰赛。

MiniMax 也在近期传出开放平台负责人魏伟离职的消息。对此,MiniMax 方面回应称国内 B 端业务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将由其他负责人带领团队。DeepSeek 热潮带来的大模型公司商业化压力,似乎 MiniMax 也不能幸免。

而即便是做垂直场景,卷度也只增不减。横在 AI 创业者面前的,是亟待回答的商业化难题。

由李开复创办的零一万物已停止大语言模型的 " 预训练 ",转而集中在利用 DeepSeek 的模型销售定制化人工智能商业解决方案;百川智能则转向医疗保健市场。

程森选择为体量更小的 B 端企业开发定制向的服务,圈定了一老一少两个年龄层。

Deepseek 热度之下,程森在小红书宣布自家 Agent 接入了 Deepseek,点赞数能达到 4000 多个,这是他创业以来热度最高的帖子。但随着用户从 2 月份的 4000 名涨到 3 万多名,每月 tokens 消耗数增长了 2-3 倍,程森仍然需要给团队找出路。

不过,不管是以团队入驻支持的形式,还是探索商业 SaaS 的收费模式,程森坦诚,这些都只是可能的现金来源," 毕竟国内商业 SaaS 发展了许多年,大厂都尚未形成一个特别好的模式。"

不同于去年初创业时找遍投资人的迷茫,程森的团队决定将用户群体缩小到老少两个年龄层,尽管这两个群体的消费能力受到质疑,程森决定先去做 " 有价值的事情,今年融不融到钱不重要了。"

C

似乎,DeepSeek 这颗石子激起的浪花仍然有限。

对创业者们来说,DeepSeek 爆火出圈的 60 多天内 100 天内,尚未改变的还有永不停歇的技术竞赛带来的压力。

李泼的 WorkfxAI 保持着 1-2 个月就会迭代的更新频率,大厂如国外的谷歌、OpenAI,国内的字节、阿里、DeepSeek 等等的模型功能更新,都会成为 WorkfxAI 的更新进度参考,"Gemini、OpenAI 一更新,我们也会立刻更新。"

为了保持为 B 端用户提供 Agent 平台的技术壁垒,李泼的团队不得不行走在持续迭代的路上。

而就在最近,DeepSeek Vv3 实现功能更新,注重推理能力的 R2 模型也预计将在 5 月前发布。3 月 OpenAI 对 GPT-4o 和 Sora 进行了重大更新,推出了全新文生图模型,。不仅支持连续发问、风格转换、图像 PPT,甚至在部分性能超越了该领域的头部平台 Midjourney。

来自技术大厂的一次振翅,都有可能是创业者的一场风暴," 花了那么多时间、人力去调优的算法和模型,也许一次就会被大模型的更新取代。" 程森补充道。

图注:X 平台创业者的分享

图源:X 平台

为了跟上技术迭代,创业者需要和大厂抢人、抢资源。尽管 DeepSeek 爆火后,大厂如字节、阿里、腾讯等大厂的战略调整,使得市场上突然出现了不少优秀的技术人才,但 " 人仍然不够用,好的算法人才,年薪包不是普通创业公司能接得住的。" 方城成补充道。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充满未知的竞赛里,无论是大厂还是创业者,持续投入 AI 的决心也并不会改变,甚至在 DeepSeek 爆火的 60 多天内,进一步强化了。

除了跟紧 DeepSeek,抢夺外溢红利之外,腾讯不仅积极推流元宝,还适时推出了自家的 T1 深度推理大模型。同时,阿里也在最近将夸克重要性再次提升,定位为阿里的 AI 旗舰应用。

根据 AppGrowing 数据,2 月底开始,通义千问逐渐加大广告端投入,并在 3 月 6 日发布开源推理模型 QwQ-32B 后投放量进入 TOP10。字节的豆包大模型部门(Seed)也在全员会上提出模型应用长期要贴着模型能力去做,豆包推理模型全量上新。

" 大模型就像核武器,大公司无论如何都得有。因为如果模型能力出现重大突破而你没有跟上,那你的用户还会被抢走。" 傅盛对当代 AI 应用竞争的判断也呼应了大厂的动作。

总的来说,"DeepSeek 更像一个 inspiring(启发),它的出现让市场有了共识,让创业者们更加兴奋,但真正实际带来的效果并不明显,DeepSeek 可能需要在通用能力各个方面打平 OpenAI,如果彼时还能有如此低的价格,那将彻底引领一场 AI 革命。" 李泼补充道。

无论是大厂还是 AI 六小虎,乃至 DeepSeek,这场围绕基座模型及 AI 应用的战役尚未走到终局,DeepSeek 爆火的 100 天或许更像是一个技术注脚,中国创业者开始走上浪头,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着他们。

(文中程森、张旸、方城成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