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岳池县白庙镇:农文旅融合“闯”新路 乡村振兴再加速
来源:环球网
近日,川渝两地的游客来到四川岳池县白庙镇郑家村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打卡旅游,感受陆游笔下《岳池农家》中的农家山水。
依托便捷的交通优势,醇厚浓郁的乡土气息,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的产业园区,惊险刺激的游玩项目……近年来,岳池县白庙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丰富“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资源,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观光、赏景、游玩,品尝美食,走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好路子,乡村振兴也因此加快步伐。
挖掘“陆游”致富IP 郑家村成游客“向往的地方”
近日,走进白庙镇郑家村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只见“岳池农家·陆游记”直映眼前,条条马路从黛瓦白墙延伸出来,房车营地、酒店、湖泊等文旅项目点缀其中,游客们在此游玩打卡。
近年来,当地紧紧抓住“陆游记”这一IP,以郑家村为核心村,充分挖掘诗作《岳池农家》中的“花、酒、丝、姑”四大文化元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千亩桃园、缫丝文化博物馆、婚俗文化体验园、乡村振兴规划馆等文旅项目,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再现了陆游笔下的诗和远方。
“我们村民就近务工,每个月收入接近2000元。”“有退休人员承包旅游区内的房车露营项目,年收入最高时有50余万元。”郑家村党委书记古远辉介绍,通过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片,该村端起了生态饭碗,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受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强村富民之路。该村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首届天府旅游名村、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成为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旅居岳池时向往的地方。
“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约2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0.9亿元。”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带动周边约1200人就业,实现周边老百姓增加收入约3000余元。“同时有效改善了郑家村的人居环境,提高了新村农民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提升了新村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讲好“柴云振”英雄故事 “红色 旅游”为乡村添动能
四月的白庙镇鲁班迹村,满目青翠。烈士纪念馆庄严肃穆,绿树环抱。
连日来,一队队游客走进这里,通过一组组文字、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感受老一辈革命英雄的丰功伟绩、奋斗精神和简朴生活。
作为岳池县红色旅游的“王牌”景区,烈士纪念馆在打好红色旅游牌的同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据介绍,该中心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规模约8000平方米,建有5个展厅,同时设置有3D影院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探索‘红色 旅游’,为乡村振兴拓展新空间。”白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以助力乡村产业兴旺发达和群众致富增收为重要抓手,让景区与鲁班迹村和谐共生、共建共享、融合发展。
“米粉产业”“庭院经济”双发力 “莲桥”振兴再提速
近日,走进岳池县白庙镇黄莲桥村,当地村民正在高标准农田里辛勤劳作,而在莲桥米粉生产车间,机械轰鸣声不断,米香味扑面而来。
“莲桥,是岳池米粉龙头企业的诞生地,也是当地现在正在大力推广的品牌。”莲桥米粉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已突破年产能10000吨大关,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5亿元。自建厂以来,公司吸纳400余名周边村民就近务工,每人每年增加务工收入3万余元。
走进黄莲桥村赵家院子,一幅幅彩绘墙画徐徐展开,房前屋后花朵绽放、一步一景,令人赏心悦目。黄莲桥村党支部书记介绍,在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黄莲桥村在赵家院子重点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美丽庭院”样板。
当前,该村以“近邻就是亲”为主线,按照一条主线道路、两个次要空间、三大主要节点进行整体打造,改造扩建院内广场1400平方米,建成特色景观6处、休闲文化走廊450米,用庭院“小美”绘就乡村“大美”。
2023年,该村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荣誉称号。白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通过产业升级、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另一方面常态开展移风易俗、家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让村民乐享富有幸福生活,让“莲桥”振兴再提速。
从文旅资源到产业融合,从产业经济到共富实践,白庙镇用农文旅融合的“金钥匙”,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凯歌。(易青海 唐敏 王宪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