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东港:“数实融合”激活传统产业新动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郑玥 邹慧 孙铭良
在日照东港区一座高耸的现代化大楼内,数据正以每秒数万次的频率流动。这里是日照产业互联网总部基地——全国首个精准定位产业互联网赛道、集“政产学研用”于一体的数字经济新园区。数据流动的“云”与实体产业的“地”在此深度交融,让这座海滨城市的传统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重构产业发展逻辑,从“顶层设计”到“生态闭环”
“‘数实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数字重构产业链的底层逻辑。”东港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宋艳在采访中表示。作为全国首个产业互联网总部基地,其核心定位直击传统经济痛点:聚焦垂直领域,构建全链条生态。
走进基地展厅,22个入驻项目、500亿元年交易规模……这些数字勾勒出东港区打造“产业互联网总部集聚区”的野心。不同于其他数字经济园区“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基地锚定“产业互联网”细分赛道,围绕港口、钢铁、物流、塑化等本地优势产业,打造“研究院 总部基地”的双轮驱动模式。基地内,产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承担智库建设、标准研制、人才培育等六大功能;而总部基地则通过“五大平台”(数据服务、交易结算、金融创新等)和“三大创新区”(产业互联网总部集聚区、数字金融示范区等),形成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的闭环。
打造企业样本,从“制造”到“智造”的裂变
在基地37楼的展厅内,山东聚塑云集团有限公司的电子大屏上,实时跳动着全国塑化原料的交易数据。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企业,凭借“聚塑云”平台,已成为国内塑化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传统塑化行业存在区域壁垒和供应链低效两大痛点,而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破界’与‘增效’。”聚塑云(公司)运营总监项泽华介绍。平台通过“线上交易 线下前置仓”模式,将分散的塑料原料需求集中采购,再通过分布在日照、临沂等地的仓储网络实现48小时配送,降低物流成本30%。同时,平台积累的海量交易数据形成产业数据库,反向指导新材料研发。2024年,聚塑云营收达85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115%。
另一家入驻企业日照新东港飞熊供应链有限公司,则展现了数字化对传统冻品产业链的重构。作为飞熊领鲜的合资公司,飞熊供应链依托母公司30年产业积累,搭建进口冻品数字化平台,整合贸易、加工、配送全链条。2024年,公司营业额达1.23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3亿元。“数字化让中小冻品企业也能接入全球供应链,减少中间环节损耗。”飞熊领鲜财务总监秦超表示。
解码生态共生密码,从“日照样板”到全省标杆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打造区域标杆,更要为全省传统产业转型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宋艳说道。
这一愿景的背后,是“数实融合”从概念到实践的全面落地。在塑化行业,聚塑云的新材料研产中心二期将于2025年投产,预计年产值5亿元;在婚庆文旅领域,婚礼纪平台通过大数据匹配,已促成数万对新人“线上牵手、线下成婚”,反哺日照“东方婚恋之都”的文旅产业。这里的实践证明,数实融合不是简单的 “数字 实体”,而是通过模式创新、生态重构,让数据要素真正赋能产业升级,让中小企业共享数字红利。
当传统产业遇上数字技术,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一场生产关系的革命。日照市东港区以日照产业互联网总部基地为支点,撬动“数实融合”的杠杆,正书写着新旧动能转换的“东港样本”。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交融的浪潮中,这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