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电厂电网里的“搬运工”
在昊能电力调度中心,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实时显示着接入资源的可调容量、实时功率、运行效益以及市场需求信息等数据。
近日,走进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昊能电力调度中心,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接入资源的可调容量、实时功率、运行效益以及市场需求信息……这些数据背后,是虚拟电厂“无厂之厂”的生动体现。
据了解,山东昊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虚拟电厂于今年6月成功通过山东电力交易平台注册,成为全市首家虚拟电厂。该虚拟电厂于7月初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这一新型电力市场主体自此迈入商业化运营阶段。
“虚拟电厂不是实体电站,而是一套‘智慧大脑’系统,起到对电力调控的作用,也就是通过加减法,实现电力供需平衡。”昊能电力总经理李永朋在展示操作平台时解释道。该虚拟电厂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将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和储能装置等资源优化聚合,实现实时监测及电网调压、调频、调峰调度。目前,平台已接入市内4家企业的分布式电源和可调节负荷,资源容量达到23.885兆瓦,其中可调节负荷类资源6.25兆瓦。
山东雅士享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加入虚拟电厂后,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我们通过虚拟电厂平台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能实打实节约总电量的5%左右,每月就能获得超8000元的需求响应收益。”假如企业年用电1000万度,就可节约50万度,约合人民币40万元左右。据测算,该虚拟电厂当前聚合资源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0.486万吨/年。预计2026年实现200兆瓦目标后,可满足开发区3%至5%的峰值用电需求,相当于少建一座中型火电厂。
“虚拟电厂参与后,调峰服务报价较上月下降3%,这说明新主体正在提升市场活力。”昊能电力的实践印证了这一点——其通过聚合工商业用户可调节负荷,在用电高峰时段向电网提供“削峰”服务,单次交易最高收益达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