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被撞身亡!景德镇惨案罪名惊天反转 法官:我们查了180天
2024年10月2日傍晚,江西景德镇昌江大道上,一段限速40公里的普通马路,因一场情绪失控的飙车,成了三个无辜生命的终点。以下是法庭曝光的景德镇一家三口被撞身亡案的三大致命细节: 超速行驶:2024年10月2日18时42分,廖某宇在限速40公里/小时的市区路段,将车速飙升至129公里/小时,5秒内从40公里/小时提升至129公里/小时,远超限速3倍以上。 主观故意:廖某宇在与女友争吵后,两次将油门踩至100%,在女友明确劝阻后仍持续加速,且在碰撞前未采取任何制动或避让措施,具有显著的主观故意性。 事后冷漠:撞人后,廖某宇未采取任何救助措施,反而下车抽烟谈笑。
2024年10月2日傍晚,江西景德镇昌江大道上,一段限速40公里的普通马路,因一场情绪失控的飙车,撞飞了过马路的一家三口——撞击发生时,婴儿被甩出数米当场死亡,30岁母亲王某某倒地后再未醒来,31岁父亲胡某送医途中停止了呼吸。
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警方迅速展开行动,依据初步调查结果,廖某宇以“交通肇事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在对这起景德镇惨案肇事车辆的深度调查中,车辆行驶数据成为至关重要的线索。通过先进的数据读取技术和专业设备,对肇事车辆行车电脑中所记录的数据进行提取与分析后,一系列惊人的数据呈现在众人眼前。
数据显示,车辆加速踏板开度出现了极为异常的变化。在事故发生的关键时段,加速踏板开度初始状态为100%,这意味着驾驶员将油门踩到了底,车辆处于最大动力输出状态。然而,短暂瞬间,开度降至89.2%。这一细微的下降幅度,虽看似不起眼,但在车辆动力学中,却可能意味着驾驶员做出了某种短暂的调整动作。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在这短暂的调整之后,加速踏板开度随即又迅速攀升至100%,车辆再次恢复到全力加速的状态。
而伴随着加速踏板如此剧烈且异常的变化,车速也随之呈现出迅猛的提升。从数据记录起始的0公里/小时开始计时,在短短14秒的时间内,车辆如同离弦之箭,车速疯狂飙升至129公里/小时。
要知道,事故发生路段明确规定限速为40公里/小时,后台数据显示:车辆加速踏板开度从100%短暂降至89.2%,随即又升至100%。短短14秒内,车速从0飙至129公里/小时,超限速3倍。这样的超速幅度,无疑让车辆在道路上成为了一颗极具杀伤力的“定时炸弹”,对道路上其他行人与车辆的安全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也直接导致了这场惨烈悲剧的发生。为案件的定性提供了铁一般的证据。
这一数据的出炉,让案件性质陡然转变。“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虽仅有一个罪名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前者多是过失犯罪,而后者则强调主观故意及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准确认定罪名,确保司法公正,法院开启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时间跨度长达180天。
在这180天里,法官带领调查团队,一方面继续深挖廖某宇事发前后的行为轨迹与心理状态。通过询问其女友、家人、朋友,以及查看他的通讯记录、社交平台动态等,试图还原其作案时的真实心境。另一方面,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反复勘查与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为找到能够证明其主观故意的有力证据。同时,还广泛收集了类似案例的司法判例,进行深入研究与对比,确保对本案的定性准确无误。如今,案件的审判虽尚未最终尘埃落定,但这180天的深入调查,彰显了司法的严谨与公正。一个罪名之差,背后是法院对真相的执着追寻,是对法律尊严与受害者权益的坚定捍卫。相信最终的判决,将给受害者及其家属,给全社会一个公正的交代。
目前,一审没有当庭宣判,将择期宣判。这起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公众都在等待法院给出一个公正的判决,以告慰受害者的在天之灵,也让法律的正义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