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率95%!港媒:解放军模拟歼-20对F-22,故意调低数值仍完胜猛禽
2024年12月,香港媒体《南华早报》爆出一条重磅新闻:解放军在一场模拟空战中,让中国的歼-20战机对阵美国的F-22“猛禽”,结果歼-20以95%的胜率完胜。
更夸张的是,模拟中歼-20的性能还被故意调低,雷达和隐身能力都不如F-22,但照样把对手打得没脾气。
歼-20凭啥这么牛。
歼-20和F-22的“出身”与缔造者
要搞清楚这场模拟对抗,得先从两款战机的“家世”说起。
歼-20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隐身战机,代表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最高水平。它的研发故事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
那时候,冷战刚结束,世界各国都在琢磨下一代空战需要啥,中国也不例外。1990年代末,中国空军意识到隐身战机是大势所趋,开始酝酿相关计划。
2002年,歼-20项目正式立项,研发重任落在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AVIC)旗下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成飞)身上。
成飞可不是新手,早在上世纪就搞出了歼-7、歼-10这些硬货,技术底子扎实。歼-20项目启动后,成飞集结了全国最顶尖的航空专家,组成了一个超级团队。
其中,最核心的人物是杨伟,歼-20的总设计师。
杨伟是西北工业大学的高材生,航空设计专业出身,履历亮瞎眼:参与过歼-10的设计,还搞过FC-1“枭龙”战机,经验老道。
接手歼-20后,杨伟带着团队一头扎进技术攻关,隐身技术、超音速巡航、先进雷达,每一项都是硬骨头。
隐身技术是歼-20的重头戏。要让雷达“看不见”战机,光靠外形设计可不行。团队研究了鸭式气动布局,把机身线条弄得流畅又犀利,还研发了吸波材料和涂层,反复测试才达到预期效果。
超音速巡航也不简单,发动机推力得够猛才行。成飞跟国内动力研究所联手,试了无数款涡扇发动机,硬是把性能调到最佳,确保歼-20能不加力就跑超音速。
2011年1月11日,歼-20在成都黄田坝机场首飞成功。那一刻,中国正式迈进第五代战机俱乐部。2017年,歼-20列装空军,开始担起保家卫空的重任。
再说F-22“猛禽”,这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搞出来的第五代隐身战机,曾经是全球空战界的“天花板”。
20世纪80年代,美国空军启动了先进战术战斗机(ATF)计划,想造一款能稳压苏联战机的王牌。当时的对手是苏联的米格-29和苏-27,美国必须拿出点真家伙。
1986年,洛克希德·马丁中标,F-22项目正式开干。
F-22的研发团队由美国空军和洛克希德·马丁的工程师组成,阵容豪华。
项目经理和首席设计师是核心人物,他们在冷战末期顶着压力,硬是把F-22推了出来。1997年9月7日,F-22在佐治亚州首飞,2005年正式服役,成了美国空军的顶梁柱。
F-22牛在哪?首先是隐身,复合材料机身加上特殊涂层,让雷达反射截面小得可怜。
其次是机动性,矢量推力发动机让它在空中翻滚转向跟玩似的。还有AN/APG-77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远,精度高,给飞行员提供了超强战场感知。
不过,F-22也有短板。因为设计定型于90年代,电子系统有点跟不上时代,尤其在网络化作战和无人机协同上不够给力。
F-22研发也不是一帆风顺。隐身涂层维护贵得离谱,生产成本也高得吓人,最后只造了187架就停产了。尽管如此,它依然是美国空军的王牌,长期被视为全球最强隐身战机。
歼-20怎么打赢F-22的?
这场模拟演练到底咋回事?港媒报道说,解放军模拟歼-20对F-22,结果歼-20以95%的胜率完胜,还故意调低了性能。这事听着就刺激,下面咱们一步步拆解。
这场模拟由中国军事专家团队操刀,地点设定在台湾北部空域。为什么要选这?因为台海是中美军事博弈的敏感地带,如果真打起来,这片空域很可能是主战场。
演练的目标是测试歼-20在“忠诚僚机”辅助下的实战能力,看看它能不能扛住F-22的压力。
为了公平起见,专家组特意给歼-20“降级”。
雷达性能被调低,探测距离和精度都不如F-22;隐身能力也削弱,雷达反射截面比实际值大。这种设定相当于让歼-20“带病上场”,用弱势状态挑战F-22,胜负更有说服力。
演练中,歼-20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带着“帮手”上阵。它的编队包括一架歼-20和两架飞鸿-97隐身无人攻击机。
飞鸿-97是中国研发的“忠诚僚机”,专门给有人战机当助手,功能齐全,能侦察、干扰,还能佯攻。
战斗一开始,飞鸿-97先出马。它们靠着高灵敏度传感器扫描空域,很快锁定了F-22的位置、速度和航向,把数据通过加密数据链传回歼-20。
歼-20的飞行员拿到这些情报,等于开了“全图视野”,对F-22的动向一清二楚。
接着,一架飞鸿-97放大招,释放电子干扰信号。
这些信号在F-22的雷达上制造了一堆假目标,屏幕上光点乱闪,跟开了“分身术”似的。F-22飞行员只能调整航向,试图分辨真假,注意力一下子被牵制住了。
另一架飞鸿-97也没闲着,从侧翼绕过去搞佯攻。它低空高速机动,假装要发起攻击,逼得F-22转向应对。这下F-22的侧后方暴露出来,给了歼-20可乘之机。
歼-20抓住时机,迅速爬升到有利高度,弹舱打开,霹雳-15空空导弹直接发射。
这款导弹射程超200公里,速度4马赫以上,远超F-22的AIM-120导弹(射程约120公里)。F-22还没靠近到能还手的距离,就被霹雳-15锁定,模拟结果是直接被击落。
多轮推演下来,歼-20以95%的胜率碾压F-22。
胜利的关键在哪?答案是“忠诚僚机”的团队配合。
飞鸿-97通过侦察和干扰,把F-22的行动摸得透透的,还用假动作调开了它的注意力。歼-20则靠着霹雳-15的超远射程,在F-22进入攻击范围前就解决了战斗。
F-22单机性能确实强,隐身好,机动性高,但这次模拟暴露了它的软肋——缺乏无人机配合。
面对歼-20的“群狼战术”,它就像孤胆英雄,独木难支。加上电子设备老化,抗干扰能力有限,F-22很难破解飞鸿-97的迷惑战术,最终只能吃瘪。
这场模拟的含金量不低。歼-20在性能被削弱的情况下还能打赢,说明“忠诚僚机”模式真不是盖的。
飞鸿-97成本低、可消耗,数量上能压倒对手,配合歼-20的远程火力,形成了“1 1大于2”的效果。
歼-20S与未来的空战格局
歼-20这场胜利不是终点,中国空军已经在为下一步布局了。2021年10月27日,双座版歼-20S首飞成功,它和“忠诚僚机”的组合,可能会彻底改变空战规则。
歼-20S是歼-20的双座改进型,专为协同作战设计。单座版歼-20主要靠飞行员自己操作,双座版则多了一个后座飞行员,负责指挥无人机集群。
后座多了控制界面,能实时监控飞鸿-97的状态,下达侦察、干扰或攻击指令。
这种分工让歼-20从单纯的战斗机变成了战场指挥中心。
歼-20S的首飞是个大信号,意味着中国空军要把有人机和无人机的配合玩得更溜。未来,它可能带着一群飞鸿-97上阵,形成一个空中作战网络,火力、情报、干扰全覆盖。
飞鸿-97作为“忠诚僚机”,也在不断进化。现在的版本已经能隐身、侦察、干扰,未来可能会更智能。
研发团队正在测试人工智能系统,让飞鸿-97能自己判断目标、执行攻击。想象一下,几十架飞鸿-97组成“蜂群”,像蝗虫一样扑向敌方编队,光想想就挺吓人。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无人机成本低,损失了也不心疼,飞行员的风险也小。配合歼-20S的指挥,作战效率能翻好几倍。
中美军事平衡:新较量的起点
这场模拟演练让外界看到,歼-20S加“忠诚僚机”的组合,已经能威胁F-22的空中霸权。
尤其在台海方向,中国空军靠着技术和战术创新,主动权越来越大。美国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的X-47B、“天空博格”等无人机项目也在加紧推进,想在无人作战领域扳回一城。
从技术角度看,未来空战拼的不是单机性能,而是系统整合能力。
歼-20S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有人和无人协同作战上抢了先手。美国如果不跟上节奏,F-22的“王者光环”可能会越来越暗淡。
歼-20S和“忠诚僚机”的发展,只是开了个头,未来空战会越来越体系化,谁能把资源整合得更好,谁就笑到最后。这场模拟只是预演,真正的天空之争还在后面等着。
参考资料:
1、美智库盛赞歼20是亚洲最强:换国发后可媲美F-22 人民网-环球时报 2017年04月07日
2、国产隐形战机歼-20即将首秀 将可比肩F-22战斗机 京华时报 2016年10月29日
3、专家:歼-20战力与F-22相当 三大缺点不容忽视 中国青年报 201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