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下调石油需求增速预期
近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发布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下调全球石油需求增速预期。报告显示,欧佩克将2025年和2026年的全球日均石油需求较上年增长量预期分别下调至130万桶和128万桶,而此前的日均预期增长量分别为145万桶和143万桶。报告称,这一调整主要基于2025年一季度的相关数据,以及美国近期加征关税举措对石油需求带来的预期影响。
报告称,今年年初以来,全球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主要经济体基本面强劲,并且韧性十足。但受美国加征关税举措影响,近期全球经济增长轨迹的不确定性较高。因此,欧佩克将2025年和2026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值分别下调至3.0%和3.1%,较上月预测各减少0.1个百分点。
地缘政治、贸易政策以及对全球经济的潜在影响使得能源市场遭到波及。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油价在3月份的上半月加速下跌。3月份,原油期货价格连续第二个月下跌,与2月份的月平均价格相比,跌幅达到近5%。自今年年初至报告统计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6.78美元,至74.98美元/桶,跌幅达到8.3%。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5.49美元,至71.42美元/桶,跌幅为7.1%。
报告认为,尽管美国贸易政策的转变给市场前景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但全球经济和能源需求仍存在支撑。
2025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增量中约125万桶将来自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等非经合组织国家。尽管面临美国关税举措的冲击,但在国内流动性充裕和工业活动回暖的支撑下,中国石油需求预计仍将保持增长。报告指出,根据最新的采购经理指数数据,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在逐步改善,家庭消费同样显示出恢复迹象。因此,中国有望保持其作为该地区全球石油需求主要驱动力的角色,并且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保持强劲增长。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石油需求将达到平均1700万桶/日,同比增长约271吨/日;2026年,中国石油需求将达到平均1720万桶/日,同比增长约212吨/日。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石油需求或将受到美国加征关税举措较大的潜在影响。预计2025年,经合组织成员国石油需求增量预计为4万桶/日,较上月预估的11万桶/日明显减少。
报告认为,尽管石油需求受到非经合组织成员国强劲的航空旅行需求以及公路运输需求等因素的有力支撑,但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将阻碍全球经济增长,并加剧贸易紧张局势,影响全球能源市场。
为维护市场稳定,欧佩克成员国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 ”近期频繁调整策略。
此前,“欧佩克 ”根据石油市场前景,逐步上调产量。3月份,沙特、俄罗斯等8国决定自4月份起,逐步增加石油产量,以回撤2023年宣布的22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措施。4月3日,各国又决定调整增产计划,宣布自5月份起,增产41.1万桶/日,其中包含原定于5月份增加的产量,以及额外两个月的增产量,远高于市场预期。
但各国日前更新了对此前过剩产量的月度补偿计划。4月16日,各国将2025年4月份至2026年6月份的月度减产补偿幅度,从此前的18.9万桶/日至43.5万桶/日提升至19.6万桶/日至52万桶/日。有分析认为,最新的减产计划如果得到全面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上述增产41.1万桶/日的产量,从而为石油市场提供额外支撑。(经济日报记者 驻利雅得记者 罗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