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又一90后干部被查,干事创业的“成长黄金期”不容腐败侵蚀
从临退老干部的“晚节不保”,到青年干部的“早节不保”,这一鲜明的代际特点昭示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也折射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
近日,据黄山市黄山区纪委监委消息,1993年出生的黄山市黄山区汤口镇党委委员方俊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黄山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据澎湃新闻报道,方俊此前曾任汤口镇人民政府规划建设分局副局长(主持工作),2022年出任汤口镇副镇长,去年7月担任汤口镇党委委员。
↑方俊。图据新京报政事儿
刚刚开头就煞了尾,一声叹息。类似例子并不鲜见,今年2月,1990年出生的宜黄县南源乡党委原书记黄祖骏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去年11月,1990年出生的赣江新区新祺周管理处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党委委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倪仁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去年8月,1991年出生的汨罗市农业农村局干部郑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
30岁出头,就“先据要路津”;履新没多久,又“疾驰失前蹄”。他们的命运变化,固然意味着个人、家庭的重大变故,同时也是干部队伍的损失。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输了青春?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着诸多不确定性。但像这些青年干部,已经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有着不错的事业发展。与同龄人相比,可能是一个亮眼的“碰头彩”,但就偏偏出了意外。
这中间,与个人缺乏根性、为人处事飘忽不定有很大关系。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官员,离不开其人生规划的初心与自我认知。是想为老百姓做点事、成就一番事业,还是借着手中权力捞点好处?一旦初心出现偏移、认知产生谬误,便走上了歪路。
以黄祖骏为例,此人身为乡镇“一把手”,却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不但非法收受巨额财物,道德败坏,违反生活纪律;还对抗组织审查,与他人串供、销毁证据。这就叫做不自知、无敬畏,缺乏基本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权力观。
此外,也与个人侥幸心理有一定关系。年纪轻轻的违纪违法官员,并不是不知道“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但他们可能认为不一定能捉到自己。事实上,所有侥幸的想法都不过是自我排解不安的迷幻剂罢了。
从临退老干部的“晚节不保”,到青年干部的“早节不保”,这一鲜明的代际特点昭示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也折射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青年干部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明白自己要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审慎看待管理和服务对象的热情、迎合以及讨好,提高对围猎花招的辨识能力。
另一方面,应坚决抛弃“看戏”心态,真正从别人身上汲取教训,把未病当作有病防。相关组织也要关注、关心、关爱这一群体,既要加强纪法培训、廉政提醒力度,实现“选育管用”全周期全链条监督,以防“未病”,也要畅通青年干部的成长渠道,激发一茬茬年轻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本该是干事创业的“成长黄金期”,却成为腐化堕落的“贪腐危险期”,这一蜕变令人心痛。青年干部担负着现实的责任和时代的使命,理应以朝气蓬勃的姿态为基层助力、为群众解忧,在服务群众的基础上成就自己,保住“早节”,更有所发展。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龙之朱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