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UNI-V上市, 降价增配稳销量, 10万级轿跑市场再迎变局!
文:小意
第三代长安UNI-V于2025年8月7日晚间正式上市,定位为长安汽车全新开发的紧凑型运动轿跑车型。新车基于"未来先锋运动美学"设计语言打造,前脸采用鲨鱼鼻仿生造型,搭配Fastback溜背设计,风阻系数优化,并全系标配可随车速自动升降的电动尾翼,强化运动属性。动力方面搭载新蓝鲸3.0系统,提供1.5T与2.0T两种版本,最大功率分别为141千瓦和180千瓦,匹配7速双离合或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新车指导价10.29万元起,推出1.5T 500Bar尊贵型、1.5T 500Bar尊贵运动型、2.0T劲速型、2.0T劲擎型共4款配置车型,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外观/内饰/配置简述
1、外观设计
第三代UNI-V采用全新的鲨鱼鼻仿生前脸,取消传统进气格栅,配合三段式熏黑进气口和橙色饰条,视觉攻击性显著增强。新款长安UNI-V的长宽高分别为4740/1838/1430毫米,轴距为2750毫米,尺寸数据与在售车型基本一致。车身比例调整为0.78高宽比,前悬缩短25mm,实现46:54前后轴荷分配,塑造出低趴姿态,车身底部使用橘色饰条装饰。Fastback溜背设计搭配全系标配电动尾翼(时速90km/h自动升起,提供270N下压力),进一步强化运动基因。尾部升级贯穿式LED尾灯与双边四出排气,扩散器设计及半隐藏式门把手将风阻系数压至0.27Cd。然而,运动化设计也带来空间妥协:溜背造型导致后排头部空间局促,且尾翼机构占用后备箱约10升容积,实用性有所削弱。
UNI-V的外观革新精准切中年轻群体对运动美学的偏好,电动尾翼和低趴姿态在同价位燃油车中稀缺性突出。但过度追求运动风格牺牲了家用属性,尤其是后排空间与后备箱实用性,反映出长安在“运动”与“家用”定位间的摇摆。若后续能优化空间利用率(如调整溜背角度或尾翼结构),产品均衡性将显著提升。
2、内饰空间布局
第三代UNI-V内饰改用悬浮式双联屏(10.25英寸仪表盘+14.6英寸中控屏),触控响应速度提升至80ms。配备上下平底的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内圈使用橙色缝线点缀,集成SUPER RACE 3.0赛道模式按键,一键激活排气声浪、尾翼升降及G值仪表显示。保留空调实体按键,但物理按钮总量大幅减少,部分操作依赖触控屏。提供18扬声器音响与256色氛围灯,支持杜比全景声与音乐律动光效。材质方面,中控台采用软性包裹,但门板处仍使用硬质塑料。
座椅采用一体式运动设计,主驾驶支持电动调节,标配加热/通风,高配车型增加按摩功能,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长途驾驶,都能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NVH方面,车辆采用了30项隔音优化措施,包括前排双层隔音玻璃,有效降低了车内噪音,提升了驾乘舒适性。智能空调系统配备PM2.5过滤和负离子发生器,保障了车内空气质量。后备厢支持脚踢感应开启,容积达到465L,且后排座椅支持四六比例放倒,放倒后与后备箱形成贯穿式大空间,容积提至1110L,满足了多样化的储物需求。
3、动力续航
第三代UNI-V提供1.5T+7DCT与2.0T+8AT双动力方案:1.5T版本:最大功率141kW,扭矩300N·m,WLTC综合油耗6.42L/100km,主打经济性,适合日常通勤;2.0T版本:功率180kW,扭矩400N·m,匹配爱信8AT变速箱,0-100km/h加速6.3秒。全系新增DTV动态转矩矢量控制,过弯侧向G值提升,操控灵活性增强。底盘调校偏运动,弯道支撑性出色,但悬挂对细碎震动过滤不足,刹车初段过于灵敏,城市路况舒适性一般。尤其在城市拥堵路段体验打折。
车机搭载天域OS系统,支持华为HiCar及多设备互联,菜单逻辑复杂度过高。L2级辅助驾驶标配全景影像、自适应巡航,未配备城市NOA功能。
二、产品力简析
综合以上情况,那么第三代长安UNI-V怎么选呢?
从产品力与成本平衡看:
1.5T车型10万级价位提供仿皮座椅、主驾加热通风功能、手机无线快充、360度全景影像、电动掀背式尾门、14.6英寸中控屏、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L2辅助驾驶及电动尾翼,满足日常通勤与轻度运动需求,油耗经济性(WLTC 6.37L/100km)与92号油兼容性降低长期成本。
2.0T适合明确性能需求者:245马力+8AT+赛道模式组合在11万级燃油车中机械素质突出。入门版性价比受限于配置,缺失舒适配置和高级音响,适合仅需基础功能的用户。
建议优先考虑叠加政策后的1.5T尊贵运动版。若追求极致加速且预算充足,2.0T 劲擎型是合理选择,但需权衡其使用成本与经济性更强的混动竞品。
三、竞品分析
目前市场上,第三代UNI-V的主要竞品包括吉利星瑞、领克03等车型。
长安UNI-V第三代:
优势:2.0T版本11.49万起,245马力+电动尾翼组合性价比突出,6.3秒加速性能强劲;设计激进,适合追求视觉冲击力的用户。短板:溜背造型牺牲后排头部空间,辅助驾驶功能仅基础水平。
吉利星瑞:
优势:2.0T揽星版(12.37万)动力平顺,2800mm轴距提供越级空间,全系L2辅助+8155芯片保障智能体验,适合家用需求。短板:设计偏保守,运动套件需选装;2.0T需95号汽油,市区油耗较高。
领克03 :
优势:2.0T版本309马力双增压引擎+四驱+碳纤维套件,5.41秒加速和赛道调校满足性能刚需,原厂合法改装降低后期成本。短板:高性能版本起售价较高,车重1645kg影响弯道灵活性,日常通勤舒适性一般。
三款车型定位差异显著:
UNI-V 以11万级价格提供245马力和电动尾翼,是预算有限但追求运动设计的务实选择,但空间和油耗需妥协。星瑞凭借大空间和全系智能配置,更适合家庭用户,2.0T版本动力足够但设计缺乏个性。领克03以309马力+四驱树立性能标杆,但高售价和重车身限制其受众,仅适合明确需要赛道硬件的用户。
若预算≤12万且追求个性化与科技感,UNI-V是合适选择;若注重空间与舒适性,星瑞更贴合家庭用户;若预算充足,偏好操控质感与品牌调性,领克03值得考虑。三款车在动力、配置、设计上各有侧重,建议根据日常使用场景与预算范围权衡。
四、价格分析
从成本维度看,UNI-V通过技术升级与规模化生产实现成本控制。2.0T版本起售价11.49万元,较老款下调2万元,依托年产能6万辆的蓝鲸动力总成规模化优势,以及新一代发动机热效率提升至42%带来的油耗与制造成本双降。
市场需求层面,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的背景下,燃油性能车市场向三四线城市收缩。UNI-V月销量从峰值2万台滑落至3000台,迫使价格下探。1.5T版本以10.29万元起售价配合低月供政策吸引年轻群体,但家用属性不足限制受众面。
品牌层面,长安长期聚焦10万元级市场,UNI-V顶配不到12万元的价格凸显品牌溢价瓶颈。以价换量策略虽短期提振销量,但可能削弱品牌价值,与比亚迪秦L等新能源竞品陷入性价比竞争。
当前定价本质是燃油车应对电动化的防御性策略,通过热效率提升、电动尾翼下放强化竞争力,但面临两大矛盾:运动设计与家用需求的空间矛盾,以及燃油车性能优势在电动车加速性能前的弱化。若无法通过混动技术提升经济性,低价高配策略或难逆转燃油性能车衰退趋势。
五、销量与行情前瞻分析
长安UNI-V自2022年上市后迅速打开市场,2023年3月单月销量突破2万辆,印证其在燃油运动轿车领域的竞争力。第三代车型通过动力与智能化升级强化优势:2.0T+8AT动力组合实现6.3秒零百加速,指导价10.29万元;搭载天域OS系统、电动尾翼等配置,性价比突出。但进入2025年,UNI-V面临销量下滑压力,市场反应显疲软。
当前燃油车市场整体萎缩,新能源价格战加剧(如比亚迪插混车型挤压),预算敏感型年轻用户加速分流。长安品牌溢价能力不足的问题凸显:UNI-K iDD曾因定价过高遭遇滑铁卢,印证消费者对长安高价车型接受度有限;第三代UNI-V过度聚焦运动属性,也弱化了对家庭用户的吸引力。海外拓展或成为关键突破口,长安计划2026年实现UNI-V年销25万辆,但需依赖海外增量,而UNI-V作为新车型仍需验证海外市场适应性。
短期看,第三代UNI-V凭借产品力升级与低价策略,或可在燃油市场维持月销5000-7000辆,但难以重现月销破万的高光。长期看,若无法突破混动技术成本优化或高端化瓶颈,将受新能源渗透率超50%的挤压。新能源政策加速市场结构调整,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已反弹至59%,燃油车政策劣势显著。尽管UNI-V通过"科技平权"(如L2级系统全系标配)形成差异化,但燃油车在成本、智能化代差及政策层面仍处劣势。
客观而言,UNI-V在燃油车领域仍具竞争力,但增长受制于三大矛盾:15万级市场纯电/插混车型加速渗透的经济性用户分流、缺乏20万元以上车型支撑的品牌溢价、运动定位导致的用户群体单一化。
若能通过优化混动系统定价或拓展产品矩阵,或可延展生命周期;否则燃油轿跑市场收缩趋势难以逆转。未来需平衡销量增长与利润健康,深化技术革新与生态构建,以应对新能源替代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