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统战赋能 红河绿春千年茶香飘向世界

在云岭腹地的红河州绿春县,500年的种茶历史与树龄1700年的古茶王,共同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茶香传奇。当地的玛玉茶凭借“杯不起垢、回甘持久”的独特品质闻名遐迩,近年来更是屡获大奖。如今,绿春以25.66万亩的茶叶种植面积、6.50亿元的总产值,位居红河州茶产业榜首。而这辉煌成就的背后,是绿春县委统战部凝聚多方力量、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为拓宽茶产业发展路径,绿春县委统战部积极搭建合作桥梁,推动各地知名茶企与本地企业“结对”发展。借助南博会、昆明茶博会等重要平台,2024年,绿春茶企与多地经销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线上销售额一举突破600万元。2025年“开采节”期间,玛玉春茶预约订单量达7660吨,预计交易额高达1.53亿元,切实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在科技赋能层面,绿春县委统战部协同多方科研力量,积极推动产业升级。“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杨亚军研究员专家工作站”“汪东风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先后落地,为茶叶生产制定标准、规范流程。云南农业大学高俊教授团队带来的科研项目,创新采用“科研项目 公司基地 务工农户”模式,建成7个茶叶技术创新示范基地。这一模式不仅吸纳大量群众就近务工,还显著提升了茶叶生产的技术水平。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助力下,6个茶叶精深加工技术生产基地顺利建成,绿春茶叶的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为让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绿春县委统战部依托专家资源大力开展技术培训。自2024年至今,已累计举办19期培训,覆盖1096人次,成功培养78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茶叶技能培训班和相关大赛,绿春培育出“竹背篓”劳务用工品牌,帮助3.2万名群众实现就近务工,人均增收达1.5万元。

在培育龙头企业方面,截至2025年2月底,绿春已累计培育153家茶企,其中省级龙头企业达10家。政府投入1320万元衔接资金支持厂房改造,金融机构续放贷款超2.4亿元,为茶企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段正星)

来源:绿春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