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八路军最古怪的旅:两大元帅都怕镇不住,毛主席推荐一人成功胜任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其中,原红一方面军第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由徐海东任旅长,黄克诚任副旅长。

这支部队成员大部分都是烈士后代,战士们普遍年轻,但是作战却极其勇猛,他们曾在长征中创造“兵力不减反增,装备越大越强”的奇迹,被称为“铁血军团”。

然而,当旅长徐海东因伤停职后,林彪和聂荣臻两大元帅都担心无法驾驭这支队伍,最后还是毛主席推荐一人成功胜任。

这支部队究竟有多强?毛主席究竟推荐了谁?

“铁血军团”红十五军

红十五军团是在1935年9月成立的,当时,中国革命正处于艰难的转折时期,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对红军革命根据地展开了疯狂的“围剿”。

然而,革命的火种并未被消灭,在陕甘革命根据地,以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们,毅然决然地创立一支勇猛善战的军队。

红十五军团由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而成,红二十五军自鄂豫皖苏区出发,历经艰苦卓绝的长征,转战数千里,率先到达陕北,为革命保存了珍贵的火种。

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则长期坚守陕甘边区,在艰苦的环境中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游击战争经验。

这三支部队的顺利会师与合编,不仅壮大了革命力量,更实现了不同战斗风格和作战经验的融合,为红十五军团成为一支善打恶仗的铁血雄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5年10月,国民党东北军奉命向陕甘根据地“进剿”,红十五军团抓住敌军孤军深入、兵力分散的弱点,在劳山地区设下伏击圈。

战斗打响后,红十五军团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他们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经过激烈战斗,红十五军团全歼国民党东北军第110师两个团及师部,击毙敌师长何立中,俘虏37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

劳山战役是红十五军团组建后的首次重大战役,这次胜利,不仅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也极大地鼓舞了陕甘根据地军民的士气。

劳山战役胜利后,红十五军团士气高昂,继续扩大战果,1935年10月下旬,红十五军团得知国民党东北军某团及一个营驻守在榆林桥,决定乘胜追击。

在战斗中,红十五军团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充分发挥了近战、夜战的优势,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冲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经过数小时的激战,红十五军团成功攻克榆林桥,全歼守敌,榆林桥战役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陕甘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创造了有利的战略态势。

1935年11月,国民党东北军第109师和第106师的一个团进入直罗镇地区,红十五军团和红一方面军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决定在直罗镇地区设伏歼敌。

红十五军团与中央红军密切配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包围圈,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红军战士们如雷霆万钧之势向敌人发起攻击。经过两天一夜的激烈战斗,完美取得胜利。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之后,红十五军团深入宁夏、甘肃等地,与马家军等国民党地方军阀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直到,1937年8月,红十五军团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成为抗日战争中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

第344旅继承了红十五军团的骨干力量,包括大量久经沙场的老红军战士和基层指挥员。

1938年4月,第344旅在晋东南地区参与反“九路围攻”,重创日军,但是旅长徐海东在和日军展开白刃战时,不幸被日军子弹击中,重伤昏迷,被紧急送往后方医院救治。

因伤势严重,徐海东不得不长期住院治疗,无法继续指挥部队,这时谁来担任第344旅成为一个大难题。

主席究竟推荐了谁?

徐海东因伤病离职后,中央军委想要林彪或者聂荣臻来接替这个旅长职位,林彪和聂荣臻在抗日战争时期都是我军的高级将领,在八路军中担任重要职务。

当时林彪正担八路军115师师长,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的重要指挥官,他在平型关大捷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指挥部队取得了对日军的重大胜利。

而聂荣臻则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全面负责根据地的军事、政治和根据地建设工作。

然而,两人都担心无法驾驭344旅这支“铁血军团”,因为这支部队的战斗力非常大,而且红15军团在改编初期,部分干部存在“山头主义”倾向,对中央红军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有时不够重视。

徐海东推荐副团长田守尧接任,但毛泽东认为其指挥能力不足,若由田守尧继任可能加剧排外情绪。

在毛主席再三思虑下,决定任命杨得志担任第344旅旅长,杨得志曾在红军强渡大渡河时,率红1团17勇士打头阵,为红军主力开辟了通路,并指挥部队突破国民党军防线,为红军北上创造了条件。

杨得志的英勇战绩让344旅全体成员为之佩服,但是他到任后并未强行改变部队结构,而是通过深入沟通、关心战士生活逐步赢得信任。

之后,杨得志率部转战冀鲁豫,在冀鲁豫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时指挥部队参与正太铁路破袭战,重创日军交通线。

1947年,杨得志指挥晋察冀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1.7万人,扭转了华北战局,后来又参与解放天津,为全国解放奠定基础。

第344旅通过整编融合和实战锤炼,成长为解放军的“常胜之师”,为解放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红十五军团和第344旅的英勇事迹和战斗精神也在人民军队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本期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喜欢本期文章的朋友也可以点点关注,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09-15:是什么人让蒋介石极为忌惮、让毛主席极为敬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2025-03-28:重温经典战役|午城井沟战斗:115师五昼夜殊死决战 粉碎日军西渡黄河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