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再起风云 平等对话还是零和博弈
中美关税战再起风云 平等对话还是零和博弈
心领悟
2025 年 4 月,华盛顿与北京之间正在展开一场似曾相识的经贸博弈。白宫宣布将中国输美商品的累计关税提高到 145% 之后的第二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便以 “不愿打但不怕打” 的明确态度作出回应,紧接着,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 125% 的关税。
这场时隔七年再度开启的关税战,不仅反映出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还对国际经贸规则的未来走向构成考验。回顾 2018 年中美贸易战的历程,双方企业总共承担了超过 800 亿美元的额外成本,全球供应链遭受的冲击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平稳。如今,美国单方面将关税提升至历史高位,表面上说是为了 “平衡贸易逆差”,实际上却暴露出其遏制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焦虑。从新能源汽车到人工智能装备,中国制造正以每年 15% 的速度突破技术壁垒,这使长期习惯科技垄断地位的美国感受到巨大压力。
林剑在记者会上强调的 “三个维护”,清晰地描绘出中国应对贸易争端的原则底线。当美国试图通过 “极限施压” 来获取谈判优势时,中国选择以精准的反制措施捍卫自身合法权益。这种底气源于中国经济的结构韧性,中国对美出口占外贸总额的比重已从 2018 年的 19% 下降到 2025 年的 12%,“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与 RCEP 成员国的贸易增量有效地缓解了单一市场的波动。
正如深圳卫视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的,发布会后,多家外贸企业负责人表示已制定好预案,通过市场多元化和技术升级来应对挑战。这场关税较量的实质是单边主义与多边体系的碰撞。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模拟数据显示,145% 的关税壁垒将使中美年度贸易额减少 1800 亿美元,而由此损失的 60 万个美国就业岗位,与拜登政府宣称的 “保护中产” 目标背道而驰。
中国选择同步升级反制措施,这既是对等的回应,也是维护 WTO 框架下自由贸易原则的必然之举。正如国务院公告所援引的《关税法》《对外贸易法》,每个法律条款都在强调规则的重要性。
国际社会对这场争端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欧盟贸易专员公开呼吁 “避免重蹈覆辙”,东盟国家加快推进本币结算体系,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宣布设立 500 亿美元贸易稳定基金。这些动向表明,世界经济正在形成一种自发的机制来对冲单边主义。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它面临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反制,更是国际社会对公平贸易秩序的集体捍卫。
站在 2025 年的历史节点,关税战的硝烟警示着世界:零和博弈的旧思维无法解决经济全球化的新问题。中国始终敞开对话的大门,但前提是摒弃霸权逻辑,回到平等互利的谈判桌上。正如林剑所说,“妥协退让没有出路”,这既是对霸凌行径的警告,也是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期望。当贸易战再次爆发,世界期待的不是两败俱伤,而是智慧与包容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