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4万吨庞然大物,今晨在上海起浮!国产第二艘,预计明年底完工交付,最新看点披露→
从今天凌晨1时起,
经过6小时的
坞内注水和吃水实时观测,
总吨位超过14万吨的
庞然大物缓缓浮起。
这意味着,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成功完成坞内起浮,从结构和舾装建造的“上半场”全面转入内装和系统完工调试阶段,为2026年底完工交付打下坚实基础。
建造效率大幅提升
起浮是指将完成主体结构建造的邮轮从船坞转移到水中,使其依靠自身浮力漂浮的过程。
从入坞总装搭载到实现首次起浮,“爱达·花城号”较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用时缩短了1个月;由于全船已经完成了更多项目的安装,整船起浮重量也增加了3654吨,建造效率和起浮完整性对比首制船有了大幅提升。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 新民晚报记者陈梦泽 张龙 摄
外高桥造船通过大量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工艺工法的实施,为不断提升“花城号”建造效率和品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针对邮轮舾装量大、舾装区域狭窄等特点,建造团队大范围推进“共用支架”的应用。在一定的舾装密集区域内,管子、风管、电缆托架、内装板等舾装件需要各种支撑件,团队设计一种共用支架,能减少30%密集区域支撑件数量,减少20%的支架重量,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设计优化立足游客需求
“花城号”相较于首制船“魔都号”在船型尺度、房舱布局、系统配置和规范标准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总吨位增加0.64万吨达14.19万吨,总长增加17.4米达341米,公共区域和户外活动休闲区域面积也较首制船分别增加了735平方米和1913平方米,达到25599平方米和14272平方米。
在“爱达·花城号“的设计建造中,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设计与建造项目管理任务。中船邮轮研究开发部主任助理、总体组组长贺明鸣介绍说,基于“魔都号”乘客体验和运营反馈的数据,设计团队对“花城号”中庭、商店、水上乐园等区域进行了结构及体验上的优化。
爱达·花城号效果图
比如:
巴伐利亚套房的面积增加47%,最大套房面积相比扩大了一倍,房间体感更舒展; 商店面积增加至1524平方米,位置集中至中庭区域,更好满足乘客一站式购物需求; 水上乐园面积扩大近50%,并增设小型观光环形梯,方便乘客拍照打卡; 增设一间啤酒餐厅,海上“啤酒精酿”一次性喝个够...... 除此之外,更有光影互动、VR体验等富含科技创新感的项目上新。
爱达·花城号效果图
设计团队采用全三维结构设计、替代设计、振动噪声控制等技术,在航行稳定、消防、隔音等体验细节方面孜孜以求,保障“花城号”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中船邮轮还派出监造团队,代表船东爱达邮轮承担“花城号”的技术审图和现场监造工作,为“花城号”乘客拧牢“安全阀”。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大型邮轮领域开展自主监造。
“链”动海上黄金产业
邮轮产业在国际上被誉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邮轮设计建造能为船舶修造、母港建设、零售、金融等相关产业链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外高桥造船成立专门的寻源项目组,重点强化邮轮供应链本土化建设,花城号阳台工程包、升降娱乐系统等供应商已完成国产化替代。中船邮轮旗下戎美邮轮内装公司承接了爱达·花城号中庭、户外甲板等多个重要公共区域的总包工程。在“花城号”的内装工程上,戎美邮轮加大了国产化的力度,对内装基材、家具、装饰隔断、地毯、瓷砖等地面材料、艺术灯具等,已经实现了80%以上的国产化。
此外,中船集团已组织外高桥造船启动编制本土邮轮装备产业新一轮的十年发展规划。以国产邮轮的建造为抓手,我国船舶工业设计、制造、配套、运营水平有望得到全方位升级。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叶薇
微信编辑:Wing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