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热搜!提前订好房,却突然涨价要补3倍差价?网友:太离谱
" 临近假期把房间给我取消了,还不允许我提赔偿 "" 现在要求退房不是为难人吗 "" 提前很久订的酒店,突然涨价要我补 3 倍差价,不然就要求我退订 "……
" 五一 " 假期,旅游市场迎来预订高峰。但也有很多消费者表示,此前通过平台预订的酒店、民宿被商家以 " 停业装修 "" 系统错误 "" 业务调整 " 等理由单方面取消订单,随后同一房源在其他平台以数倍高价重新上架。
话题冲上热搜,引发讨论。

" 毁约涨价 " 套路频现
今年 4 月中旬,广东深圳的宁女士计划前往中山旅游,通过某线上旅游平台预订了某民宿标间 4 晚,总费用 320 元。4 月 28 日晚,民宿客服突然联系宁女士,称房间无窗导致室内通风不畅出现异味,民宿决定停业整顿,要求其取消预订订单。宁女士打开订单发现,原商品链接显示 " 已下架 "。
察觉异常的宁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讲述遭遇,发现不少游客近期都因类似说辞被酒店或平台要求退订房间。部分网友留言称 " 这是民宿惯用的抬价套路 "。宁女士随即在其他旅游平台检索,发现该民宿同款房源仍在出售,但是价格已涨了一倍还多。
在要求酒店方赔偿被拒后,宁女士随即联系平台,对民宿方进行投诉。平台客服最初承诺提供 100 元优惠券补偿,然而该金额远不足以弥补新订住宿的差价。经过两天协商,平台将补偿方案调整为价值 380 元的差价补偿券。
四川绵阳的李女士近日也遭遇了类似情况。她在 3 月中旬通过某旅游平台预订了假期成都某民宿两晚住宿,订单总价 472 元。4 月 2 日,该民宿负责人突然致电李女士称,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未及时更新五一期间的平台定价,导致其预订价格远低于实际经营成本,民宿方表示 " 无法按原订单履约 "。李女士当即通过平台查询该民宿实时价格,发现同房型标价已上涨至每晚 440 元。
李女士与民宿方沟通,要求对方承担临时退单造成的损失。民宿负责人反复强调 " 定价错误属于工作失误,平台会进行处罚 ",既未提供代订其他住宿的方案,也拒绝支付违约金,建议李女士 " 立即申请平台退款 "。为保障假期出行计划,李女士不得不重新预订其他酒店,并同步向平台投诉维权。经协调后,最终平台方补偿李女士新旧订单差价。
贵州贵阳的贾女士计划在五一期间前往湖南长沙旅游,于是在 4 月中旬通过某线上旅游平台预订了当地某家酒店两晚的住宿。临行前 3 天她突然接到酒店客服来电,称酒店正在装修施工,处于停水停电状态,要求贾女士取消订单,并称 " 强行入住需自行承担水电问题 "。
为核实情况,贾女士委托朋友以新客身份致电该酒店,询问 " 五一期间可否预订 ",工作人员明确表示 " 仍有空房可正常入住 "。平台客服初期建议 " 自行寻找替代住宿 ",经多次协商后改口承诺 " 承担差价 "。
今年 2 月,大学生小丁和同学通过平台,预订了某连锁酒店五一假期的房间。" 我预订的是 5 月 1 日一晚,朋友预订的是 2、3 日两晚,平均下来每晚的价格在 125 元左右。当时显示预订成功,酒店也确认了订单。"
4 月下旬,她们突然接到退单通知。酒店前台工作人员表示,是因为系统问题所以订单价格出错,需要重新预订。而此时这家酒店以及周边住宿价格已涨到 500 多元一晚,比原来多花将近四倍的价钱。平台回应称,是酒店自行取消订单,已为消费者垫付赔偿并协助改订。
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告诫经营者:
对已预订客房不得毁约提价
" 五一 " 假期来临之际,全国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提醒告诫函,要求住宿业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严禁在电商平台等渠道预订房间订单生效后单方面毁约或擅自提价。
南京市场监管局:
" 如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客房服务,应按约定提供。
未按约提供的,应按照消费者要求履行约定或退回预付款,并承担预付款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对消费者提出的合理退款和赔偿要求,不得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
内蒙古包头、湖南郴州、甘肃天水、广东汕尾等地市场监管部门相继发函提醒住宿行业经营者:
" 严禁在电商平台等渠道预订房间订单生效后单方面毁约或擅自提价;不明码标价客房价格或标价内容不规范,价格调整后未及时更新;在标价外加价销售客房或收取未标明费用等行为。"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易发多发的价格投诉举报问题,发布关于维护 " 五一 " 假日市场价格秩序的通告:
" 针对酒店客房价格,该局要求酒店、民宿、网络平台经营者规范定价,保持假日期间房价基本稳定。
明确公示退房时间,因消费者自身原因退房需收取手续费的,要标明收取标准,不得缩短住宿时间、变相提高房价,不得对预订客房任意加价销售,不得对已生效订单擅自毁约、加价销售,严禁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价格承诺,欺诈消费者。"
律师:酒店单方取消订单属于违约
平台也无法免责
消费者通过平台预订酒店成功,但随后酒店以系统问题、价格出错为由取消订单,是否构成违约?平台回应订单是被酒店取消,是否可完全免责?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尹玉律师指出,根据民法典第 577 条,酒店单方取消已确认订单构成违约,应继续履行合同或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55 条,如果证明酒店故意用低价吸引订单再毁约涨价,可要求三倍赔偿。根据电子商务法第 38 条,若平台未及时处理投诉或放任酒店违规,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 在此次事件中,小丁作为消费者,其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知情权受到了侵害。" 尹玉说,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需要保留订单确认信息、支付凭证、与酒店或平台的沟通记录等作为维权证据,与酒店、平台协商解决。如果对方推诿,可拨打 12315 热线向消协组织或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面对侵权
消费者可以这样维权
专家表示,遇到酒店毁约,消费者应采取不取消、不加价的应对措施。一旦取消,可能会被认为消费者自愿退房,这样消费者权益就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如果消费者不退房,而是酒店方单方面取消了合同,将视为酒店违约,消费者有权要求继续履约或退费。
具体来说,做好这四件事:
①留存证据,将与商家的沟通过程进行录音,保存被取消的订单截图,收集能够证明商家恶意解约的材料;
②联系平台进行投诉,并要求平台提供商家真实有效的联系方式;
③可以向消协、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追究商家的行政责任;
④采取司法手段,将纠纷诉诸仲裁机构或法院进行处理。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副教授、中国消费者协会理事吴景明表示,在房地产领域,曾有卖房者因涨价毁约,法院判决卖房所得更高差额价款归原购房者所有。酒店恶意取消低价订单后高价转售的行为,或可参照此方式,将差价利润作为违约赔偿,通过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震慑。
他认为,平台应建立更严格的酒店信用审核机制和公开透明的信誉评价体系,履行义务协助消费者协商解决问题,若消费者遭受损失,平台需与违约酒店承担连带责任。
" 另外,市场监管部门和文旅部门应形成治理合力,面对酒店随意取消低价订单、价格乱象等问题,加大处罚力度,遏制假期经济中坑害消费者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 吴景明建议。
来源 法治日报 央视网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