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无惧风雨“候鸟”翩翩而至,广交会有何魅力?

每年 3 至 4 月,正值候鸟迁徙的高峰期。岭南,有全球最繁忙的候鸟迁徙通道。在广州城央的海珠湿地,志愿者们正在海珠湖边的平台,用望远镜观察记录。

东方白鹳、褐柳莺、黄腰柳莺、北红尾鸲刚刚离开,又一批来自澳大利西亚、东南亚的黄眉姬鹟、白腹蓝鹟、鸲姬鹟、白眉鸫、紫寿带和冕柳莺等紧接而来,正在这里进行中途休息、补充能量,休整后再继续飞赴繁殖地。

4 月 15 日,走过 68 个年头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文简称 " 广交会 ")将迎来第 137 届的正式开展。如同 " 候鸟 " 一般,来自全球 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翩翩而至,汇聚于此。

一期一会,共赴春日之约。

以诚待人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云山苍苍、珠水滔滔。

珠江奔流,讲述的是千年不变的向海雄心。" 贸易通四海 ",正是千年商都广州从未间断的写照。正如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笔下描绘的广州," 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

创办于 1957 年的广交会,历经风雨、从未间断,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贸易交流和友好往来。

近日,广东省档案馆在广州首次公布一批广交会创办初期档案,包括广交会 " 出生纸 " —— 1957 年 3 月 4 日外贸部下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同意 4 月份举办出口商品交易会》文件。该文件下发一个多月后,1957 年 4 月 25 日,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拉开帷幕。

作为 " 新中国第一展 ",创办初期的广交会既是新中国观察、走向、融入世界的重要窗口,也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良好开端的创新举措。

更值得一提的是,名为《侨光路陈列馆透视图》(1957 年 8 月 9 日)的手绘图纸,讲述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侨光路 2 号的故事。这栋 5 层楼的陈列馆,历时半年完成修建,总建筑面积 1.45 万平方米,第 3 至 5 届广交会就在这里举办。

物有光华、历久弥新。

68 年,广交会四易其址。从创办到今天,开放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当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不积跬步,何以千里。

每一家企业通过向前迈出的一小步,共同汇聚起时代发展的一大步。

本届广交会,展览总面积达到 155 万平方米,展位总数约 7.4 万个,参展企业约 3.1 万家。其中出口展展位数近 7.3 万个、参展企业首次突破 3 万家,比上届增加近 900 家。进口展展位数约 1600 个,来自 50 个国家和地区的 736 家企业参展。

截至 4 月 8 日,已有近 17 万名境外采购商预注册;从酒店预订量和航班预订率等指标看,本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到会继续保持量稳质升的态势;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客流呈现稳步增长态势,预计广交会期间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将达 5 万人次。

每一位采购商参展商每一次怀揣诚意的交流互鉴,都共同绘就起 " 最大同心圆 "。

近悦远来

在 " 不确定性 " 中共寻 " 确定性 "

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到广州,两地相隔约 7000 公里。4 月 12 日,来自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 CZ382 落地广州。在布里斯班经营一家家居用品公司的澳大利亚旅客 Liam 告诉记者,中国制造的创新设计和性价比在国际上很有竞争力。所以就算距离比较远,他们还是选择过来参会,希望通过这次展会直接对接供应商,找到适合澳大利亚市场的产品,同时也想推广他们的本土品牌到中国市场。

除了 Liam,俄罗斯参展商 Andrei 也深有感触 . 他坦言经常来广州谈生意," 我太喜欢广州了,这里温暖湿润很舒服。广交会能提供最全的建材和工业设备资源。去年我们在展会上签下一笔智能家居的订单,今年还想进一步拓展新能源领域的合作。"

缘何不远万里?

当每一只 " 候鸟 " 来到广交会时,他能看见的,是全球的科技发展、行业趋势、消费潮流。这些 " 养分 " 又随着 " 候鸟 " 带回五洲四海,生根发芽。

4 月 12 日,第 137 届广交会开展前 3 天的广州南沙港汽车码头,在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监管下,400 余辆国产出口商品车,在强飑线抵达、强对流云团将继续南压的强对流天气间隙间,鱼贯驶入靠泊码头的 " 丘比特领袖 " 号滚装船。

傍晚时分,巨轮缓缓离港,将这批汽车运往日本。" 车到人到、即申即查 "" 船到人到、即靠即查 " 的高效监管方式,出口汽车到港可实现 1 小时内查验放行,节省了出口企业的时间成本。

整体外贸效率的提升对稳定和促进国际贸易有着深远影响。

四十多年前," 效率就是生命 " 的理念,仍在持续优化。今年前 2 个月,南沙海关监管经广州南沙口岸出口的含大型机械车在内的汽车超 7.7 万辆,同比增长 64.1%,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 10.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 8 个季度超 10 万亿元。其中,出口 6.13 万亿元,增长 6.9%;进口 4.17 万亿元,下降 6%。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连日来在美国加征关税的背景下,中国外贸企业确实空前承压。

在地缘政治动荡、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背景下,广交会仍是万商云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 " 春意 " 格外珍贵,也更彰显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诚意和决心。

信心比黄金重要。

面对霸凌关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不断释放,稳经济、稳外贸政策接续发力,以自身的 " 确定性 " 对冲外部环境的 " 不确定性 "。

中国外贸有信心、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不仅如此,今天的中国,在降低 " 进 " 的门槛、对接 " 高 " 的标准、提升 " 促 " 的水平、营造 " 优 " 的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主动与世界分享超大规模市场增长机遇。与会客商心中都有共识,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何以 " 韧性 "?

质在创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中国号 " 巨轮,穿越了无数的狂风骤雨,却始终稳健前行。无论是自然灾害的肆虐,还是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中国都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韧性。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尤其体现在贸易领域,产供链稳定受到了威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更广泛的 " 贸易战 " 将导致贸易壁垒增加,并据此将 2025 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下调 0.2 个百分点至 3.1%。但是与此同时,OECD 也充分肯定中国经济政策提振效果,将中国经济增长率上调了 0.1 个百分点。

这 " 一升一降 " 体现出,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经济,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不断增强。

这份韧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支撑着国家在艰难险阻中砥砺奋进,不断迈向新的征程。

本届广交会上,首次在第一期增设服务机器人专区,集中展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最新成果,将带来包括具身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在内的各类型产品,集中展示我国服务机器人最新发展成果和上下游产业链情况。

在机器人领域,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广东。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 1 至 2 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27%。而当下中国每两台工业机器人中,差不多就有一台是 " 广东造 "。数据显示,2024 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 24 万台(套),同比增长 31.2%,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市场总量的 44%,可谓 " 半壁江山 "。

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的背后,是广东深厚的制造业沉淀和不断创新的科技实力。

身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2024 年广东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 3.6% 左右,研发人员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居全国首位,2024 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 8 年居全国第一。在 2024 年 6 月公布的 2023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中,广东共有 53 项牵头或参与合作完成的成果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从一域观全国,我们有底气。

2024 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 11 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稳居全球第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 46.3 万家,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6.9 万家,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 26 个、蝉联世界第一;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 53.3%,更多专利走出实验室、进入产业链。

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 15 年位居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车、光伏、轨道交通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稀土、超硬材料及制品等领域资源和规模优势凸显,部分领域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全产业链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交汇,迸发出穿越时空的最强音——强国之路,永在进行时。

东风浩荡,春天里的这片土地朝气蓬勃,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