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锐真的会被遗忘吗, 还是它早该谢幕?
8月7日伦敦时间清晨五点,Autocar编辑部的一条推送像石子砸进湖面——“大众确认2026年停产途锐”。消息一出,全球车迷的闹钟集体提前响起:有人翻出2002年第一代途锐拖着波音747的照片,有人把朋友圈封面换成阿尔卑斯山雪地里那台V10 TDI的背影。二十三年,三代车型,从“辉腾的SUV表弟”到“大众最后的豪华图腾”,途锐的离场像一部提前剧透结局的电影,观众唏嘘,却也知道剧情早已写好。
2002:一辆“大众”如何撬动金字塔尖
把时间拨回2002年日内瓦车展,大众展台中央摆着一台怎么看都不像“大众”的车:5米长、2米宽、空气悬架能升到30厘米,车尾还藏着一台6.0升W12发动机。彼时的沃尔夫斯堡刚刚吞下宾利、布加迪,造豪车的野心写在脸上,却苦于没有支点。于是他们把保时捷卡宴的PL52平台拿来,换壳、调软悬架、塞进更多真皮木饰,第一代途锐就这样诞生——一辆挂着VW车标却敢卖8万美元的SUV。
没人想到它真能卖。2003年北美市场首年销量突破3万辆,把宝马X5和奔驰ML按在地上摩擦;2006年,英国Top Gear用一台途锐R50拖着155吨波音747跑了100米,直接把“大众=平民”的刻板印象撕成碎片。那是途锐的黄金时代,也是大众品牌最高光的瞬间。
2018:第三代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第三代途锐2018年亮相时,现场灯光聚焦在12.3英寸曲面屏和48V轻混系统上,观众却在台下窃窃私语:“这不就是奥迪Q7换壳?”MQB Evo平台、2.0T四缸机、取消托森差速器,每一刀都砍在老车主的信仰上。更致命的是,大众集团内部开始左右互搏:卡宴用上了PHEV,Q7降价到60万区间,连兰博基尼Urus都在分食高端市场的蛋糕。途锐像一位穿着燕尾服却站在自助餐台前的绅士,体面,却格格不入。
销量曲线印证了尴尬——2022年全球销量跌破2.5万辆,中国市场的月销量甚至跑不过自家小弟揽境。大众中国内部流传一句话:“买途锐的不如买途昂,省下的20万够加十年95号油。”
2026:停产不是噩耗,而是止损
当Autocar记者追问“为何不等下一代纯电平台”时,大众高管的回答直白得残酷:“每卖一台途锐,集团少赚5000欧元。”MEB平台的ID.家族已经证明,高端市场不再需要一台“挂着VW标的奥迪”。于是2026年成了途锐的Deadline,而它的继任者探岳L早已在北美街头跑测试——2.0T+7DSG+4Motion,2500公斤拖曳能力,三排座椅能魔术折叠成一张双人床。如果说途锐是大众对豪华的笨拙试探,探岳L就是一次务实的回归:不讲故事,只谈实用。
后途锐时代:大众不再需要图腾
沃尔夫斯堡最新五年规划里,途锐的名字被悄悄划掉,取而代之的是“ID.7 SUV”和“Scout电动皮卡”。曾经被搁置的“miniBuzz”项目也被重新提上日程——不是作为MPV,而是改造成跨界SUV。大众终于明白,在特斯拉Model Y月销4万辆的时代,豪华不再需要一个VW标的图腾,而是需要一辆能装下全家、跑500公里、充电15分钟的“水桶车”。
当最后一台途锐驶出斯洛伐克工厂
想象一下2026年的某个黄昏,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工厂的卷帘门缓缓落下,最后一台第三代途锐R-Line冰川白驶下生产线。工人们没有鼓掌,只是默默把VIN码拓印收藏——Touareg,这个名字源自撒哈拉游牧民族,最终没能熬过电动化的沙尘暴。
但故事不会结束。二十年后,当某辆第一代V10 TDI在古董车拍卖会上拍出天价,人们会想起2002年的那个春天:一台挂着VW车标的SUV,曾经拖着波音747,把大众品牌硬生生拉进了豪华俱乐部的门槛。
如果2026年途锐停产前,给你一次40万入手顶配3.0T的机会,你会选择为情怀买单,还是转身去订一台Model Y?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