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MINI的电动突围:JCW双车登场,老灵魂的新野心

电动 MINI JCW 和 JCW ACEMAN

" 小 " 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哲学。而 MINI,正是小车世界里的苏格拉底,66 年来,始终秉持着 " 小而美 " 的极致哲学,不被浮躁的大时代冲昏头脑,也未曾向体积膨胀的潮流妥协。

4 月 14 日,这位小车界的哲学家在南京 "MINI 24 小时激动局 " 现场正式揭开了全新电动 MINI JOHN COOPER WORKS 和电动 MINI JOHN COOPER WORKS ACEMAN 的面纱,两位 JCW 新成员的加入,也完成了 MINI 家族史上最强大的产品布局。

" 小车哲学 "66 年未变,精髓到底在哪儿?

如果说汽车世界如江湖,那么 MINI 就是那个自带光环的小个子英雄,从诞生之日起就自成一派。1959 年,全球油荒,这台小巧到几乎能塞进衣柜的英国小车凭借经济实用与奇趣可爱的外观,瞬间征服了都市精英和时尚先锋,成为 " 国民小车 " 的鼻祖。MINI 的品牌精神简单而明确——要个性、有趣,更要拥有纯粹的驾驶乐趣。

全新 MINI 与经典 MINI

小车能不能跑?MINI 从诞生之初便用赛车回答了质疑。1961 年,MINI 年仅 3 岁便夺下 153 场赛事的冠军,而赛车传奇 John Cooper 则让 MINI 真正戴上了赛车的桂冠。此后,从蒙特卡洛拉力赛到世界各地的赛场,MINI 的赛车精神与文化内核——好玩、纯粹、个性——便这样刻进了品牌的 DNA。

如今,燃油时代 MINI 所推崇的卡丁车般驾驶乐趣,已然在电动时代完美延续。MINI 证明了,即便是新能源时代,传统的小车也完全能凭借技术创新玩出大名堂。

产品矩阵空前强大," 各有各精彩 "

事实上,从燃油时代一路走来,如今的 MINI 已经构建出一个涵盖燃油 + 纯电、小型车 + 跨界 SUV、敞篷 + 运动性能的立体化产品矩阵,无论是三门版、五门版、敞篷版还是 SUV,各种形态应有尽有。

从 " 中杯 " 三门版,到 " 大杯 "COUNTRYMAN,再到全新登场的 " 迷你拿铁 "ACEMAN,全新 MINI 家族每一级别几乎都有 JCW 高性能版本——这在整个小型车乃至主流品牌中极为罕见。

MINI 产品家族

而这次上市的全新电动 MINI JCW 和 JCW ACEMAN,更是点燃了高性能小车在电动时代的狂热信号。

新车售价分别为 22.48 万元和 23.99 万元起,还提供了价值 15,000 元的选装礼包。两车不仅外观张扬,内在实力也绝非虚有其表——尤其是操控方面的硬功夫,也不输给传统燃油车。 

数字时代的小钢炮," 弯道小霸王 " 名副其实

有人说,真正的高手往往在弯道见真章。全新电动 MINI JCW 也继承了 MINI 的过弯传统。超过 1G 的横向加速度、低于 60 毫秒的转向响应延迟,以及 500 毫秒内的偏航恢复能力,意味着这辆小钢炮能在弯道上展现出近乎完美的姿态,算得上是小车中的 " 弯道小霸王 "。

MINI 还给 JCW 准备了一个 " 超级大脑 " —— DIVC 数字底盘控制系统。这套系统堪称 " 赛车级大脑 ",融合动力和底盘的控制算法,让车辆每次过弯时都能恰如其分地掌控姿态,车辆表现如职业车手般稳定而自如。

全新 MINI JCW

当然,MINI 还为其特别设计了一些讨人喜欢的 " 小玩意儿 ",例如在车辆启动时额外提供 20 千瓦功率的电动 BOOST 模式,配合专属的弹射起步功能,甚至还带有 JCW 独有的声效烘托,让驾驶员每次 " 起步 " 都仿佛在打游戏——谁说电动车一定乏味?

全新电动 JCW 车型经历了全球超过 300 万公里的严格测试,这相当于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打了四个来回。其中在中国的耐久性测试就超过 172 万公里,并经历了北方严寒的牙克石、南方潮湿的海南、西部干燥的吐鲁番,以及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和重庆的密集路况挑战。 

不随波逐流:既要坚守,又要突围

在小车逐渐边缘化、电动化潮流扑面而来的今天,MINI 依然能用一场 " 有趣、有型、有实力 " 的双车发布会,为这个细分市场点燃一丝激情,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它没有一味迎合 " 大就是好 " 的审美,也没有轻易妥协于油改电的捷径,而是坚持走出了一条属于 MINI 自己的电动化路径。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现实的另一面。在大多数品牌都开始用 10 万级价格下探市场、用智能驾驶抢夺话语权的背景下,MINI 依旧强调 " 情绪价值 " 与 " 个性表达 ",这是否还能持续打动越来越务实的年轻用户群?尤其是在中国这个电动化最激进、市场最卷的汽车市场,将会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MINI 一直是小车江湖的传奇人物,但传奇不能永远靠回忆和滤镜支撑。当 ACEMAN、JCW 们已经电动化上阵,产品矩阵也空前丰富,下一步,MINI 需要思考的或许不仅是 " 如何坚持 ",更是 " 如何突围 "。

它已经用 66 年证明了 " 小车也能有大能量 ",但在一个人人都在谈性价比、拼智能的时代,MINI 若想继续做 " 小而强 " 的范本,就不能只靠可爱与情怀,而是要在智能、电动、品牌再造这场硬仗中,继续玩出新的花样。

这不是一台 MINI 该思考的问题,而是整个 MINI 品牌的下一场战役。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李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