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技术、谈战略、谈融资, 智元CEO邓泰华首次回应热议话题

作为成立不足三年的初创公司,但具备拟收购A股上市公司上纬新材63.62%股份的能力,这一消息本身就足以让市场震荡。

外界的质疑声在于,智元的资本运作是否置于技术创新之上,未来公司的发展规划究竟如何。8月21日下午,在智元机器人首届合作伙伴大会上,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CEO(首席执行官)邓泰华首次公开回应了关于智元机器人融资的相关问题以及战略规划。

在邓泰华看来,目前人工智能正加速朝着AGI(ArtificialGeneral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能)迈进,2025年具身智能机器人将迎来商用发展的拐点,最终成为继手机和汽车之后的“下一代海量智能终端”。

在大会现场,邓泰华着重强调“生态共建是具身智能产业规模化的核心驱动力”,并将其明确列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智元机器人将通过开源、被集成、资本赋能三大路径,汇聚全球创新力量。

今年年底,智元机器人预计完成C轮融资,希望引入更多国际产业方投资。为扶持早期创新力量,智元机器人启动了首个专注具身智能产业链的创业加速计划——“智元A计划”。该计划旨在孵化50+高潜力早期项目,在三年内打造千亿级产业生态。

明年出货量预计提升至数万台,执行“伙伴优先”策略

在此次举办首届合作伙伴大会之前一周的时间,智元机器人旗下远征A2系列、灵犀X2系列、精灵G1、OmniHand灵巧手系列、四足机器人D1系列、商清绝尘C5六大核心产品线,均已同步登陆智元商城与京东商城。

从上线电商平台到召开合作伙伴大会,是智元机器人销售策略的转变,也是机器人产业发展迭代的一个信号。

在邓泰华看来,人工智能正加速朝着AGI(ArtificialGeneral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能)迈进,2025年具身智能机器人将迎来商用发展的拐点,最终成为继手机和汽车之后的“下一代海量智能终端”。

今年以来,多数机器人企业将量产能力作为核心任务,并同步开始在工厂等半结构化的场景中开始落地应用。在合作伙伴大会现场,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智元机器人展示了包括讲解招待、物流分拣、文娱商演、安防巡检、工业智造等场景的落地应用。

在物流分拣场景,智元机器人展示了与德马科技的应用落地案例。从遥操作的真机数采、仿真数采、数据质检到推理作业的全链路作业流程。“现在我们展示的是分拣衣服的场景,机器人需要做的是将二维码的一面翻至朝上,平均9s可以完成一次分拣。”智元机器人工作人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后续随着模型能力的提升,效率会不断提高。”

德马科技集团副总裁王凯也来到了大会现场并接受了包括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在他看来,现在物流发展非常快,需要大量装备的投入,但目前随着场景的转变,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无法满足一些需求,因此我们希望机器可以在现场的操作中具有自主判断和决策的能力,这是下一代产品需要解决的核心。

“前期也做过比较多的市场调研,我们比较看重智元机器人在具身智能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具身大模型领域的创新能力,这会在我们现有的能力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王凯指出。

今年年初,智元宣布其量产的第1000台机器人正式下线,明年预计会有数万台的出货,智元机器人希望在未来几年,每年出货量可达到数十万台。

邓泰华认为,生态共建是具身智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在过去,我们会基于合作伙伴创造的价值贡献进行选择,但从今天开始,将构建分层分销体系,明确责权关系,设立激励机制,降低合作门槛。”邓泰华说。

预计年底前完成C轮融资,引入更多国际产业方投资

在此次大会之前,邓泰华并未对外公开发声,他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是在今年3月智元机器人的一则法人变更。3月24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智元机器人)完成工商变更。公司注册资本增至8045.8159万元,法定代表人由舒远春变更为邓泰华。

大会现场,邓泰华明晰智元机器人的核心战略是以通用量产人形机器人为牵引目标,着力打造强智能、易协作的软硬件全栈平台,梯次推进工业、商业和家居商用场景的落地,最终构建通用智能机器平台的应用生态。此外,智元机器人将通过开源、被集成、资本赋能三大路径,汇聚全球创新力量。

现金流、商业模式,邓泰华首次对外公开了智元的融资策略。

“成立至今,我们获得了顶级财务投资和产业投资方的支持,基本处于想融就可以融的状态,但核心还是基于业务能力的规划开展。”邓泰华强调。据其透露,即便是在无任何营收情况下,现有现金流也能支撑三年。

8月1日,智元机器人获得国际集团战略入股,本次投资由LG电子(LGElectronics)、韩国未来资产集团(MiraeAsset)联合领投。根据公开信息,这是LG电子在具身智能领域全球首次对外布局;7月15日,智元机器人获得正大集团旗下正大机器人的战略投资,具体融资金额未对外披露,而正大集团是一家百年跨国企业,此次融资标志着智元正式开启推动国产机器人全球化布局的新阶段。

更早之前,智元机器人已经拿到包括腾讯、京东、比亚迪、上汽、北汽、高瓴创投、蓝驰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和企业的投资。

在大会现场,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回应了拟收购上纬新材背后的原因。“新生事物是全方位需要创新的,包括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合作模式、生态创新,以及资本层面的创新。而且这是目前国家支持的方向,我们也是顺应国家的引导更快利用资金和市场支持,让我们的产品和研发走得更快。”姚卯青说。

在融资之外,智元机器人也多次投资了一些创业项目,包括北京领灵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千觉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苏州灵猴机器人有限公司等等。

“过去一年时间,我们一共投资了15个早期项目,年化收益率为8倍,但这本身并不是我们财务投资的目标,更多体现的是我们内部企业伙伴的快速成长。”邓泰华指出。

另外,为扶持早期创新力量,智元机器人启动了首个专注具身智能产业链的创业加速计划——“智元A计划”。该计划旨在孵化50+高潜力早期项目,在三年内打造千亿级产业生态。

邓泰华强调,这是行业内首个聚焦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早期创业项目加速计划,希望可以共同推进整体产业发展,首期创业营已于2025年8月21日面向机器人初创企业、开发者团队正式启动招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张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