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基层丨麦积区东岔镇“红白理事会”理出文明新风尚
东岔镇盘龙村位于麦积区东部,地处陕甘交界,经济基础相对较好,长期以来村民中存在红白喜事相互攀比、大操大办等现象。近年来,村“两委”聚焦“婚丧嫁娶”这个重点,成立红白理事会,通过夯实制度、教育引导、强化监管等举措,有效遏制了在婚丧嫁娶中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陋习现象,目前在全村已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敬老、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党员干部带头,强化示范引领。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红白喜事中,盘龙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利用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移风易俗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自觉抵制婚丧喜庆活动中的不良风气。此外,党员干部还积极参与村内红白事,主持仪程,让移风易俗的观念和行动在群众中遍地开花。同时,以志愿服务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红白事统一由红白理事会组织志愿服务队参与,杜绝逐家逐户“前请后谢”,真正实现对群众贴心化服务。现如今,不论谁家过红白事,村干部和党员全部出动,迎亲送友、检查卫生、引导入席、收拾桌椅,形成干群同心、共创文明的良好村风民风。
加强宣传教育,转变群众观念。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宣传教育是关键。盘龙积极利用宣传栏、文化墙、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移风易俗重要意义,推动红白理事会各项制度妇孺皆知,深入人心。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基层力量通过组织集体学习、干部入户讲解等形式,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利用广播和微信,反复解读新思想、宣传新理念,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引导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践行新风尚、传播正能量。该村通过开展移风易俗,破除了过白事“念经”“转饭”等陋习,树立了健康文明的殡葬新风,如今,像“过周年”这样的丧葬习俗逐渐被村民淡化,丧事简办已成为盘龙村的新风尚。同时,该村还发挥村民自乐班作用,成立盘龙自乐班并走进红白事事场,为村民免费提供服务,既告别了低俗吵闹的形式,又达到了节约简办的目的。
久久为功,理出新成效。通过多年的常抓不懈,扭转不良习俗、除破陈规陋俗,盘龙村党支部以久久为功换得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践行。一是操办显著节约。过去婚丧嫁娶,动辄花费5~8万,现在白事不超2万元,红事不超5万元。二是礼节显著简化。过去前请帮忙的,后谢理事的,现在前不请,后不谢。过去一有红白事,事主上门家家请,现在变为红白理事会统一通知,不登门请客。过去请人理事,烟酒必买,饭食要送,现在理事会不收任何费用,不受任何宴请。三是民风显著好转。过去一有红白事,主家和帮忙的忙不过来,现在过事由红白理事会统筹操办,主家满意,宾客满意。过去喜事铺张奢侈,白事封建攀比,事主债台高筑,现在用盘龙村村民的话说就是“喜事欢乐喜庆、宾朋满意,丧事隆重节俭、事主无债”。
来源:甘肃党建 东岔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