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旅行车市场, 享界是翻身了? 还是认命了?

“不急,奔驰E级每辆净赚9万元!”

当享界S9T官宣上市,我的脑袋忽然浮现出这句话。

北汽与华为的八年纠葛,从极狐,到享界,从享界S9,到享界S9T,享界是终于翻身了?还是终于认命了?

个人觉得,北汽与华为的八年纠葛,本质是传统车企在智能时代的身份焦虑史。

2017年华为主动找到北汽时,手握奔驰合作红利的北汽沉迷于“每辆净赚9万”的舒适区,错失鸿蒙智行“太子”之位。

随后,极狐阿尔法折戟,是北汽既想保留传统车企的 “躯体主权”,又渴望华为的智能 “灵魂赋能”,最终陷入进退失据的尴尬。

而享界S9的惨淡销量,更彻底击碎了北汽的侥幸心理。

眼见着,问界M9已成“亲王”、江淮尊界 S800 紧随其后,享界S9连 “郡王” 都算不上的现实,严峻形势倒逼北汽只能完成从“被动合作”到“主动让渡”的心态蜕变。

所以,当张建勇“All in 享界”的表态,与“车企灵魂在于开放合作”的宣言,实则是传统巨头向智能生态的低头:S9T 不再是北汽的“贴牌产品”,而是华为智选模式的深度共创结晶,这种身份转换让其获得了ADS 4.0系统、途灵平台等核心资源的优先使用权。

1/产品革命

如果说享界S9 是“换壳的传统豪华车”,S9T则是为智能时代量身打造的“新物种”,这种革新绝非简单的迭代升级,而是彻底的基因重构。

这种重构首先体现在场景定义权的转移:放弃S9主攻的行政商务市场,转而以旅行车形态切入家庭与个性化消费场景,既避开了与问界 M9 的内部竞争,又精准击中30万级市场的空白地带。大空间、全车按摩等功能,将“豪华”从“后排尊贵感”重构为“全场景舒适度”。

技术配置的“满配逻辑” 更显破釜沉舟之势。全系标配空气悬架+CDC减震+双叉臂前悬的底盘组合,配4激光雷达的感知冗余,使S9T在30万级实现了对奥迪A6 Avant等传统豪华车的“降维打击”。

2/生态共生

S9T订单火爆,意味着产品革命成功,但成功的背后,并不是单一车型的胜利,而是传统车企在智能生态中找到新生存法则的样本。

S9T 的推出标志着北汽终于想通了一个关键问题:在华为的合作体系中,“存在感”远比“主导权”重要。

更深刻的变化则藏在产业链底层。北汽将研发、生产、零部件等全产业链资源向享界倾斜,意味着其从“整车制造商” 转型为“智能产品生产基地”。

这种角色转换看似是话语权的丧失,实则是传统制造能力与智能技术的价值最大化:华为输出定义与技术,北汽保障制造与供应链,S9T 成为二者能力的 “价值转换器”。

3/重生之后

享界 S9T 的上市,让北汽从鸿蒙智行的 “边缘玩家” 跃升至 “核心成员”,但这只是开始。

当华为的合作伙伴扩展至5个,享界能否持续获得资源倾斜?旅行车市场的小众属性是否支撑得起“品牌复兴”的重任?更关键的是,北汽能否在 “All in 华为” 的过程中,保留自身的制造创新能力,而非沦为单纯的代工工厂……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享界的重生是 “昙花一现” 还是 “脱胎换骨”。

但至少此刻,S9T 已经证明:传统车企的救赎之路,不在于固守“灵魂主权”的虚幻尊严,而在于认清时代浪潮后的主动拥抱——所谓重生,从来都是先打破自我,再重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