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对话孔子,夜游鲁源开启穿越2500年的“儒学探源”之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
穿越千年,寻梦鲁源。近日,鲁源村开启探源的夜游之旅,流光溢彩的灯光将阁楼亭台、水域花草一一照亮,营造“明礼生活方式”的夜间东方美学。据了解,鲁源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场景创新融合,划分“为学”“立技”“怡情”“从心”四大板块,通过“以游代学”的方式提供“全龄、全时、全季”的沉浸式游览体验。
4月24日晚,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的与会嘉宾们到访鲁源,开启一场穿越2500年的“儒学探源”之旅。
穿越时空的探源之旅
“天授异象”“醴泉倾圣”“万木朝圣”“虎贲护道”……夜游一开始,绚丽灯光将“凤生虎养鹰打扇”等关于孔子的传说,映照成一幅幅古拙可爱的版画,引领观众思绪穿越到春秋年代,近距离感受圣贤故事。紧接着,恢弘鼓声激越而起,头顶的无人机变换不同形态,营造出沉浸式的视听效果。
“探源小队成员们,你们好,欢迎来到鲁源村。我是探源者号,本次时空穿越任务的引导者。你们的任务是收集文明图卷,解锁‘文明密码’,探索儒学之源。这里便是孔子诞生之地,陬邑鲁源村,亦是儒家文明的发祥地。今日,我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游历两千多年前那礼兴乐盛的春秋时代!”鲁源村城墙外,AI机器人与参观嘉宾友好互动,指引大家向鲁源村走去。此刻,洞开的城门宛如时空之门,既展现“有朋自远来,不亦乐乎”的好客之情,也是对“明礼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探求。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步入鲁源村,学童稚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诗经·淇奥》,认真的模样,引得与会嘉宾纷纷拍照留念。
孔子与AI的文明对话
在鲁源村,还设置了好礼济宁展区,汇集了来自济宁各县市(区)的文创好品。济宁夹饼、李小白贴纸等富有济宁特色的好礼好物,一一和与会嘉宾见面。
在太白湖新区的好礼展区,诗韵太白蓝牙音箱、李小白钥匙链、卡通手办,以及原创的李小白表情贴纸吸引了不少嘉宾驻足停留;“来梁山,做好汉,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哈哈哈哈。”在梁山县展区,则请来了鲁智深、李逵,表演者舞动起水磨禅杖、双斧,充满忠义豪迈之情……
现场还进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泰山皮影戏演出。“泰山皮影戏具有‘十不闲’的特点,即在皮影戏的演出中,表演、操纵、伴奏、演唱、道白均由一个人独立完成。人的五官和四肢乃至大脑都不闲着,同一时间内,表演者脑子想着词儿,口中唱着曲儿,手里舞着人儿,脚下踩着锤儿,把全身都调动起来,一个人身兼数职,需要表演者有深厚的表演功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佳炜表示,十分荣幸能够在国内外与会嘉宾面前进行演出,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也十分自豪。
“探源者,你虽为机器,却也在通过科技为人类服务,帮助人类追寻文明的真谛。这不正是‘仁’的体现吗?”在文昌阁展演区前,圣人孔子现身,他与AI探源者开启了一段跨越千年时空的哲思碰撞。在这里,孔子阐述着文明与科技的关系,解答文明密码。“文明并非只是历史的更迭,亦非科技的堆砌。真正的文明,源于人心之仁,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爱。科技可以超越时空,却无法超越人心;它可以创造奇迹,却无法创造情感。无论未来如何发展,人类的情感始终是文明的根基与灵魂。”
此刻,无人机再次集结,时而变化出孔子形象,时而展现出“仁义礼智信”的千年符号,绚彩灯光不分性别、国籍、种族,照耀在每一位嘉宾身上。在恢弘的礼乐声里,这场跨越千年的探源之旅圆满收官。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