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记者探馆科交会 在2万平方米展厅开“盲盒”
这几天,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正在安徽合肥举办。2万平方米的展厅就像一个巨大的“科技盲盒”,1500多家企业带着自家的“秘密武器”亮相。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这是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个机器化学家,它可以通过化学大模型的理论模拟和实际验证,把原本需要上万次的人工试错实验大幅压缩到100次以内。它完成的一项新型催化剂科技成果,原本人工需要10年才能完成,而这个机器化学家只用了6个月就研发成功了。它身体里的化学大模型拥有9000多万组化合物数据和1200多万条经过实际验证过的化学反应路径。依托这个全亚洲最大的材料数据库和智能化学大脑,目前它已经可以将传统人工实验的试错次数减少90%。而经过不断的深度学习之后,下一个阶段这个数据可以达到99%。
听力损失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隐形的残疾”,看上去似乎没有明显可见的症状,却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这款小巧的助听器,就解决了“不会用”“听不清”两大问题,真正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对于听障人士来说,助听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提高人声的同时,环境噪声也变得很吵闹,这款助听器它采用了深海级的降噪技术,在最大程度的降低环境噪声的同时,也使得人的声音更加清晰。而且这款助听器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它还是一款可以看的助听器,在它的充电盒上盖有一个屏幕。
在本届科交会科技引领展区,一排形式各样却都亮着金黄光的灯具,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来到这个展位,我感到眼前一片金黄,我们知道蓝光对人的眼睛是有一定伤害的,但是黄光则更友好。我们通过光谱仪来测一下周围环境光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光的蓝光比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再来测一下黄光,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蓝光比的数值已经变成0了,这种金黄光还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干燥症和结膜充血等用眼过度的症状。
这种金黄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防蚊虫叮咬,蚊虫喜欢蓝紫这种短波长,不喜欢黄光这种长波长的光线。中国疾控中心的检测实验显示,它防蚊虫叮咬的概率能够达到95%以上。
探馆中国科交会 科技“新星”实力圈粉
第三届中国科交会期间,超过2500件重要科创成果亮相展览区。热烈的对接气氛中,众多企业以此为窗口展出新品、认识客商,进行着一场关于拓展市场与技术升级的生动实践。
参展商 徐彬:我们这次给大家带来的是一款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因为手术机器人平时是比较神秘的,一直放在手术室里面,很多大众是不了解它的一个神秘性的,很多人听到手术机器人以为是机器在做手术,实际上我们就把它带到大众的展馆里面来,让大家知道这是一套辅助的工具。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 观众:感觉很真实,就两个手互相配合,感觉就像现实生活中用手正常操作。挺难的,有时候一不小心夹的东西就掉了。
参展商 程果:我们研发的是一款新型蒸发式降温产品,它只需要在水里面浸泡5分钟就能膨发起来,膨发过后的状态可以达到降温的效果。我们测算过后可以降低人体体感温度8到10摄氏度。
参展商 王昌林: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育种技术,传统的通过杂交育种,它的育种时间通常在5到6年的时间。我们通过花药或者直接切片,用单倍体技术来育种的话,时间仅需两年的时间,能够将育种效率大大的提升,效率提升3-4倍。
各种创新科技也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的目光。
蚌埠市招商局商业航天产业分局局长 周维刚:今天在展会上第一次我看到他们的产品我很感兴趣,我觉得无人机主要的痛点就是续航时间的问题。因为我们蚌埠市有商业航天产业园,对这些高科技的无人机企业有可能的话,要把他们引入到我们安徽,引入到蚌埠去。
参展商 宋珂:周局长介绍他们现在有一个空天的这样一个产业园,我们如果能够参与到其中,我相信也会受益于已经建好的这样一个技术平台,那就可以更快地把这样一个成果做转化。
(总台央视记者 朱江 古峻岭 王利 周少军 安徽台)
来源:视新闻客户端